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割者-《重生光影年代》


    第(3/3)页

    这不奇怪,中美两国的人从来就没真正互相了解过。

    对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一类鸡汤杂志是了解外界的窗口,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很多人每期必看,老师甚至会要求学生以里面的文章作为作文范本。

    看这些杂志,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比如《读者》就刊登过一个后来大部分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故事:一战前德国人一共在青岛待了十七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喷泉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修了。

    一百年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

    而实际情况是当年德国人聚居区极小,青岛的下水道和他们没关系。

    至于青岛那么多德国别墅,写这些文字的人可能是睁眼瞎。

    在这些杂志里,美国人当然更对中国没二心,虽然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可即便自己没钱搞教育,也要省吃俭用帮中国人民建大学。

    这不免给人一种错觉,欧美人一直把中国当爹供着,当年搞侵略完全是用心良苦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为了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好,结果中国人民不知好歹,居然把他们给赶走了。

    九五年开始引进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勇闯夺命岛》、《泰坦尼克号》,更是直接把国人震懵了。

    那才是文明世界,我们实在是差远了……

    这些基本就是这个年代中国人对外界、对美国的认知,不光现在的人相信,二十年后仍然有许多人信之不疑。

    美国人同样不了解中国,真正到过中国的美国人不会超过一百万人,连美国总人口千分之一都没没有。

    我们通过杂志和电影了解美国,美国人也是通过中国人的作品来了解中国。

    然而我们在告诉世界人民什么呢?

    贫瘠的黄土愚昧的人,唱戏的戏子搞同性恋抽大烟,这些是八九十年代西方普通观众了解中国的一手资料。

    真的别怪他们无知,我们就是这么告诉人家的。

    苏长青突然有种使命感,可又觉得无力,淡淡苦笑道:“以后您会有更多发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