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你大爷是小白脸-《重生光影年代》
第(1/3)页
车到伊豆,距离东伊豆町还有段路,八幡晴美说这家拉面好吃,于是就停车午餐。
她十几岁时虽然和姑姑住在东伊豆町,但读书却在伊豆的天城高中,那是所女子中学。
“您不是日本人吧?”
卖拉面的大叔裹着条深蓝色头巾,上面有个大大的“麵”字,笑呵呵看着苏长青。
看出苏长青不是日本人并不难,口音有点生涩古怪,也不像身边本地人那样把面条吃得呼噜噜响。
在中国这么吃面条很粗鲁,在日本却是礼貌,据说是对面条师傅的尊重。
这是很奇怪的逻辑,那吃别的食物是不是得吧唧嘴才能表示尊重厨师?
按苏长青理解,其实这就是日本人一个不太文明的习惯,被过度解读美化了。
日式拉面和乌冬面都是中国传过去的,原本叫支那面、龙面,二战后盟军司令部不准日本再用支那二字,才改成了日式拉面。
后来日式拉面风靡神州,被当作日本美食。
东亚之间这种改头换面的事很多,比如苏长青现在也做着同样的事,把日本电影一番乾坤大挪移,成了他的作品。
文化近似度高,模仿很容易被认可,但要真正以假乱真得狠下一番功夫。
大陆那边的人分不清面条换了个碗又回来了,这边的老师傅却看出眼前的顾客是外地人,有时一个细节就穿帮了。
这些天苏长青就是在丰富辨识度高的、具有当地特点的细节,让影片看上去更地道。
苏长青带了个手持摄像机,一路走一路随意拍点沿途的风光。
其实高速两边的景致拍了没多大用,《入殓师》里虽然有许多行车镜头,但大多是深入乡间的,这行当不需要长途跋涉到外地提供服务,哪都不缺这样的人。
苏长青只是让自己赶紧进入创作状态,别再为一些杂事困扰。
八幡晴美主动谈起原本可以保密不说的尴尬细节,当然是事到如今迫不得已,既然没下决心一刀两断,有些事就得提前打招呼,万一后续发生什么事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后续还真的有许多事,晴美说父亲先天身体羸弱,虽然还不到五十岁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可能会很快将家族事务移交给她。
那么她很快会成为公众人物,今后恐怕得谨言慎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