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我不看好你哦-《重生光影年代》


    第(2/3)页

    好莱坞的分账基本是三三制,院线、发行与制片方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太平号》票房怎能达到两千万美元,那么院线分去将近七百万,派拉蒙合作发行方分得三百万,剩下的都属于四维发行与制作。

    所以合作对苏长青意义重大,等于是用一本换了个走出去推广自己电影的机会。

    两千万美元票房在莱坞影片的确不高,只是后来《泰坦尼克号》的百分之一而已,即便如此对于中国电影也恐怕可望而不可及,他的野心在大卫·兰道眼里显得不切实际。

    大卫.兰道的这次谈判对好莱坞而言还是成功的,三百万并不算太多,而且换了稳妥交易方式,最终不过是白帮苏长青发行一部片子而已。

    如果票房真的乐观,甚至还能收回一些,那么等于收购版权的费用还减少了。

    这些天大卫.兰道也看了苏长青获奖的《模特队》以及他策划编剧的《我的野蛮女友》和《公主的决断》,口气松动了许多,这个癫狂的小导演还是有些水平的。

    不过他仍没有信心:“苏先生似乎领悟了些商业片的诀窍,但作品能否被西方观众接受还很难说,你们的电影在北美创造的票房全加起来也没千万,对您的这个理想主义试验,我真不知作何评价。”

    其实他也无所谓,反正问题就这么解决了,片子亏死也好,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个教训。

    梅露兰·多拉对这个谈判结果并不满意,好莱坞的商人唯利是图不够强硬,对这个中国导演让步太大。

    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照顾更大的商业利益只能妥协,今后缺了好莱坞配合,抄袭调查也就更困难了。

    对大陆知识产权的调查,从九十年代中逐渐收紧,二十年后成了许多问题的导火索,苏长青也算是先行者。

    既然变成了合作伙伴,苏长青特别对梅露兰·多拉释放了善意:“等我的《太平号》完成了,请您第一批试看。”

    影片要出海,方方面面得搞好关系,别拿老美公务员不当干部,有些事现在找他们办真的更有效率。

    不过看这娘们的脸色显然不感兴趣。

    《太平号》的拍摄继续紧张进行,影片对人性的自私、残暴揭露得比较充分,但也未免有点文青化倾向,为了进一步提高商业性,苏长青加入了更多煽情台词和冲突,把某些东方式的含蓄表达也适当改直白,文化隔阂容易导致老外看不懂。

    濮存析很敏锐地察觉了:“为什么,咱们这片子好像改得通俗化了。”

    的确通俗化了,好莱坞大卖钱的都是爆米花电影,悲情意味的东西政治色彩太浓,还是别卖弄这些为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