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日子 第六百七十九章布局(中)-《官路风流》


    第(1/3)页

    热门推荐:、    、    、    、    、    、    、

    侯卫东上蹿下跳,施展了浑身解数,终于以一个副市长之力促使了沙洲市成为了省政府的国有企业改制试点市,他没有料到,同时被确定为试点市的还有茂云市。

    转念一想,祝焱在益杨当县委书记之时,就有祝卖光的称呼,争取到全省的国有企业试点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侯卫东反而从茂云被确定为试点市这一点,隐约明白了省政府暗藏着的态度。

    六月中旬,省政府的文件正式出台,沙洲市和茂云市被正式确定为国有企业改制试点市。

    黄子堤看到文件以后,略作思考,批示道:“严格按文件执行,请卫东副市长提出方案,报市政府常委会”

    侯卫东拿到了黄子堤的批示以后,琢磨了好一阵,暗道:“黄子堤一向不太支持对绢纺厂进行技改,这次怎么签得这么干脆如果我将方案提出来以后,他会是什么态度”想了一会,他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省政府只是批准了沙洲市成为改制试点市,但是如何推动就是市政府的权力了,到时黄子堤完全可以将绢纺厂排除在外,或者是放在最后,如此一来,针对绢纺厂方案将被无限期搁置。”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侯卫东脑袋开始急转,思考着应对方案:“先向朱民生汇报绢纺厂面临的严重困难,争取朱民生的支持,这是第一步,其次,要营造改制的舆论氛围,这需要由段英或是衡山出面;第三,还得让绢纺厂内部职工有强烈的意愿,有了这三步才能确保绢纺厂的改制问题顺利提出桌面。”

    第一步很容易,朱民生在内心实质上倾向于改制,他的问题是既想要政绩又怕担风险,如今有了省政府的文件,他应该会同意绢纺厂的改制。

    第二步也相对容易,王辉、段英和衡山都是多年的朋友,操作相类似的事情也有很多次,难度不是太大。

    如今有些棘手的问题,是第三步如何操作。

    此问题在头脑中盘旋着,他渐渐的有了比较清晰得操作途径。

    六月20日,沙洲市政府举行了“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讨会”,会议邀请了省计委副主任鲁军、记者衡山、段英、国企领导项波、蒋希东、张中原等人。

    召开此次理论务虚会,是侯卫东的火力侦测和舆论造势,同时也是对省政府文件的宣传,凭着他半年来对市绢纺厂两派人物的了解,如果他的判断准确,开了这次务虚会以后,蒋希东必然会有所作为。

    这是阳谋,是用堂堂正正的手段来促使某些事情的发生,洪昂当秘书长之时,擅长此招,侯卫东从其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手段。

    理论研讨会上,鲁军、衡山以及部分企业领导做了讨论发言,侯卫东作为参会级别最高领导,他进行了最后的总结发言,他这个发言看似简单,却是经过精心设计,透露了不少信息。

    他首先讲了国有企业改制以后的九大区别。

    “一是法律依据不一样,工厂制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遵循的法律依据是不相同的。1988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是工厂制企业所遵循的基本法律依据之一,而建立公司制的现代企业,所遵循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