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侯卫东虽然也天天看人民日报,他毕竟阅历浅些,又不是专业新闻人士,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顺着王辉的话题道:“沙州情况与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不谈生产经营,连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多数的医疗费用也报不了。” 王辉道:“我山西大同煤矿,从工人到矿长。每人每月只能发放二百三十元工资,他们的口号是人人二百三,苦战渡难关,大同煤矿举世闻名,都是如此举步维艰,我想在岭西省找一个典型来解剖。下午就想到了你,没有想到这么巧,在这里就真的遇见了。” 侯卫东郑重地道:“虽然还没有给昌全书记报告,我还是大胆作回主,欢迎王主任一行到沙州调研,为沙州工业企业脱困解贫出谋划策。” 王辉笑道:“我没有三头六臂,哪里敢妄言之计,只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整理、收集资料地工作。有一点心得,晚上我就把近期收集地几篇文章传到你的邮箱,你认真读一读,改天我们再确定采访调研内容。” 王辉与侯卫东等人交谈的时候,曾宪刚插不上嘴,他静静地听着几人交谈,在餐厅明亮的灯光之下。倒显得很深沉。 吃过晚饭,侯卫东与王辉、曾宪刚等人挥手告别,开着车,回到了家中。与小佳聊了一会天,打开邮箱查看了王辉传来的文章,侯卫东又在网上进行了搜索,将相关文章都贴在一起,做了一个专辑。 忙着这些事情,侯卫东暂时就将岭西地李晶以及肚里地孩子忘掉了。 星期一,睁开了眼睛。看着窗外斜斜的阳光,生活固执地回到了原有地轨道,侯卫东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与小佳说了些温存的话,便离开了家门。 尽管昨晚一直在看文件,将李晶暂时忘掉,可是在走下楼梯的时候,李晶的身影又从空中飘了过来,顽强地出现在侯卫东的脑海中。 这位曾经与侯卫东毫无关系地女人。偶然的原因让他俩发生了交集,又由于有了亲骨肉而永远与侯卫东联系在一起,成为彼此生命中无法分开的人。而侯卫东不能给李晶以任何承诺我和名份,虽然李晶也并没有索取过,但是侯卫东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异常沉重。往日轻快的脚步变得稳重了许多。 “我从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人。没有当坏人的素质。”侯卫东自我感叹道。 司机马波等到侯卫东上车,道:“侯主任到省党校深造以后。比以前更稳重了。”侯卫东故作轻松地道:“就是在党校混了两天,没啥意思。” 到了市委大院,隔着很远就见到了一群人,男、女、老、少都有,站着,蹲着,还有的人手里拿着纸写地标语,标语上写着: “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吃饭。” “三月没有发工资,半年没有闻肉味。” 马波很有经验,见到这些人,小车未停也未进入大院,而是沿着公路直走,绕到了后面的一个隐蔽的小门,进入了大院。 秘书长洪昂站在了办公楼走道前,一边等着周昌全,一边与副秘书长曾勇说着什么,等到周昌全过来,他便迎了过来,道:“外面是沙州水泥厂工人,我已让厂长李东阳立刻过来,太不象话了,有事情可以谈,怎么能够三天两头来堵市委。” 周昌全脸色也不好看,道:“我看清楚了标语,生存与吃饭,这是执政的社会,怎么能出现这种标语,乱弹琴。” 洪昂脸色不太好看。 曾勇主动地道:“周书记,我通知公安机将标语收了。” 周昌全摇了摇头,道:“算了,还是让李东阳过来劝。我听说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水泥厂有一个工人好几月没有吃肉了,为了让儿子吃饭,跑到菜市场去偷,被发现以后,用刀捅了人,有没有这么回事”洪昂道:“有这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