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戏外-《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3)页

    台下众人顿时大呼一声“好!”张汉卿虽然不知好在哪里,但听得声音柔美细腻,仿若后世李玉刚之《贵妃醉酒》之腔调,又知道这角像梅兰芳一样也是个男人,爱屋及乌之下,也忍不住随波逐流大叫个“好”字。

    随着主角趔趄走向幕边,大幕徐徐落下,只余下衷音袅袅:“路迢迢心怏怏。何处得稳宿碧梧上,错听了野寺钟鸣误景阳。”

    唱到这里,堂下观众都止不住放开喉咙大赞一个好字。有人说:“这《惨睹》,非寒云则不能演得如此回肠荡气,让人为之潸然下涕。”

    旁边有人便道:“寒云嗓音沉郁苍凉,自然演这出戏是极好的。”

    那人说:“岂止如此!你可知当初寒云首演这出戏时如何轰动!范君博曾在《游戏新报》题诗其上云:‘有脚不踏河北尘,此身即是建文身。闲僧满腹兴亡史,自谱宫商唱与人’。他是触及自己身世有感而发,因而言由心声,听之倍觉凄惨哀婉。”

    旁边人悟道:“是了,怪不得我听说寒云自比陈留王,一则认为才华足与曹子建相埒,二则煮豆相煎同于子桓之迫害。”

    这人说:“嘘!此言太过。”

    两人谈兴正浓,却浑没注意到自己并不大的声音竟能在偌大的戏院形成回声。旁边人惊觉到整个戏院鸦雀无声时,却发现自己身边看戏的票友们早都避得远远的。几步之外,一群人如雁形向他围了过来,排在雁首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气度沉稳,不怒自威。只可惜他的脚有些跛,未免令人暗叹美玉瑕斑。

    两位多嘴的戏迷这才发现不妙。联想到袁大公子跛足的传闻,以及这群人汹汹的来势,这不应景了嘛。长、二公子太子之争也被在街里巷间私下传讲,但那都上不得台面。如今妄言长公子之恶劣手段,又被他亲耳听到,只怕要遭报应不爽。

    为了制止舆论,老袁不是没杀过人。前段时间许多批驳帝制的报刊都被纷纷整顿停业,处在上海租界的《时事新报》也因此被袁政|府禁止邮递、从10月23日起不准销往外埠、并撤销访电执照等故事不是没有传闻。自己等人在这时还敢顶风指摘时事,看这架式,是不罢休的吧?两人望着不怒自威的雁首人,止不住颤栗。

    跛足中年人正是袁克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