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学习机器-《陈宇叶嘉言》


    第(2/3)页

    明明自己去干农活,却心疼儿子,她道:“阿宇,休息会儿吧,在学校都那么辛苦了,在家里别那么累!”

    陈宇笑了一笑,问她干什么去了,得到回答是到田里除杂草。

    他明白过来,算时间,马上就要收水稻了。

    只有2个礼拜的暑假,还有一大堆书和知识点需要从头开始学习,陈宇自然不会分不清轻重,用宝贵的时间帮母亲收割稻子。

    其实这两年,村里的水稻收割已经开始了从人力向机械的转变,一亩地只需四五十元,就能在收割机的帮助下半个小时内收割完毕,比原先的人力收割要快上不知多少倍。

    当然,要让家庭年收入可能只有几千块的农村人花两三百块钱收割水稻,自然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光靠家里务农,根本剩不了几个钱。

    之所以收割机会在筠州市有市场,是因为本省靠近沿海发达省份,几乎所有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

    这样一来,一方面家庭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女人光靠自己也干不起地里的活,所以才在每年夏秋两季水稻成熟的时候,专业的收割机队伍便不知从哪里出发,驶入了一个又一个乡镇,把连片的金黄的稻田绞成秃子。

    以陈宇的见识,这自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自幼看着父母在几亩薄田里劳作,一年的辛劳也堪堪维持家里的生计,他就明白,想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想要摆脱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只有努力学习。

    前世的他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更加明白。

    下午六点,太阳才悬在了西天,即将落下去。

    学了一天,陈宇这时才有些疲倦,起来松松筋骨。恰好母亲要去菜园,他颇有兴致,提出要一起去。

    董秀英欣然同意,母子三人便一起迎着夕阳,穿过金黄的稻田小路,来到了深处的菜园子里。

    一路上,不少乡亲来来往往,陈宇也十分懂礼数地和大家打招呼。

    有这么成绩优秀的儿子在身边,董秀英是非常骄傲的,原本就外向的性格这时更显得活络,说话的嗓音又高了几度。

    陈宇看破不说破,脸上挂着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