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讨论完诊断意见,李权抬眼看向江院长。 此刻,江院长刚刚诊断完毕,回到座位也开始写诊断意见。 只见江院长先是快速书写,然后停下来思考了近一分钟,这才接着继续书写。 也就是这个细微的小动作,让李权对江院长的诊断水平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估计江院长的诊脉能力只相当于小成境界。 因为像李权现在给病人诊病,只要诊清楚了,写的时候根本不用思考。 江院长不但思考了,而且思考了足有一分钟,说明他在某处病灶或病情的诊断上拿捏不准。 这是因为诊脉不能达细微处,又或者经验不足,又或者病灶模糊,所以才拿捏不准。 李权的嘴角微翘,那处病灶确实很难诊断。 如果自己不是有着大师境的诊脉术再加上望诊术,恐怕也会像江院长这样,绞尽脑汁的反复思考、推断。 五分钟后,江院长终于写完了诊断意见。 这时候,江院长拿起自己写的诊断意见,并没有立刻交给女主持人,而是像个参加考试的学生,审读了两遍,又改了改,确定无误,这才交给女主持人。 态度倒是蛮严谨的。 一般来说,越老的医生态度越严谨。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年纪越大的医生,因为诊治经验丰富,所以态度很松懈。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想法。 无论哪家医院,只要稍有点名气的年老医生,找他们看病时,可以看看他们在诊断时的态度。 那真的比小孩子过独木桥还要更谨慎小心。 拿捏不准,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他会反复询问你的具体情况、病因、身体的不适症状、疼痛的持续时间、发病多久了等等。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大,反而越谨慎小心呢? 因为他们被打脸打怕了。 别笑。 是真的。 几乎每一位医生从入行再到慢慢成长为一代名医,都要被打脸无数次。 有时候明明根据各项检查数据,可以诊断这就是那一种疾病。 然后,治疗无效。 再查,找其他医生一起会诊。最终诊断结果被推翻,被无情打脸。 医生们被打脸的次数多了,也就学精了。 写诊断意见时,大多数会在后面加个问号。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给你诊断后,根根据结果,怀疑你得的是这种病。 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医院的医生诊病,都是这个调调。 你问他,医生,我真的得了这种病吗?得的一定是这个病吗? 他只能很模糊的告诉你,根据检查结果,怀疑你得的就是这种病,不过也不排除是其它未知疾病的可能。 “好了,现在两家医院的医师都已经为病人诊断完毕。待得病人做完检查后,我再公布两方医师的诊断结果。现在先把双方的诊断结果收到我手中,我保证任何人都不会再有修改结果的机会。” 女主持人把两人写的诊断结果收走。 “江院长,不知道您建议病人做哪些检查,以明确病因?”女主持人是江氏医院花钱请来的,自然要优先帮着江氏这一方说话。 江院长的地位、辈份都要高过李权,也理应先由他发言。 “我建议对病人做一个核磁共振检查、血常规检查,加做一个心电图。” 江院长给出了检查建议。 这是直接做一个最清晰的影像检查了。 “李权医师,您的检查方案呢?”女主持人看向李权时,仍然带着一丝恼恨。 “嗯……我认为江院长的检查项目就很好了。”李权的检查意见,竟然与江院长一致。 这让在场的评委和观众们感到惊讶。 大家的脑子里面冒出一个想法,高明的医生,可能诊断结果什么的都是一致的。 病人送去做检查。 这段时间,大家在这里干等着也无聊啊。 此刻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 “都还没吃饭,如果几位评委没意见的话,我就叫人送快餐过来,大家将就一顿,你们看可以吗?”江院长询问几位评委的意见。 “挺好!” 几位评委纷纷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