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遗计郭奉孝-《吾乃天命之子》
第(2/3)页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郭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过人的才智,但与贾诩不同,贾诩年轻时,就不断的卖弄和炫耀自己的才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过人的谋略。而郭嘉却一直默默无闻,只有亲近他的,与他同样有着过人谋略及品行的朋友,才了解他还不为人知的才智。
郭嘉交的是什么样的人?他自信而清高,喜欢无拘无束,交友非常挑剔,只与心目中的仁人志士来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诚、热情,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畅谈。他拗不过朋友的邀请,到了袁绍的帐下,数十日后,他便离开了袁绍,临行前,告诉朋友:袁绍非明主。当然意思是让朋友早作打算,不然何必多说,悄悄走了就是。
事实也证明了郭嘉的话,许攸为袁绍出计策,袁绍根本不听,还反打许攸,确实不是明主。
同样的,郭嘉的朋友,也没有将他的话传达给袁绍,不然袁绍必然会留下郭嘉。乱世中,一方霸主对谋士的态度只有一种: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从此事就能看出,郭嘉看人交友是极准的,并且只交有着一定品行的人。由此可见,说郭嘉爱玩弄女人,甚至是爱吸食五石散最后致死,都是无稽之谈。
郭嘉出生于颍川,当时为各路英豪出谋划策的谋士,十之六七出于此地。喜欢交友的他,自然也结交了大批生于颍川的谋士,因为那是乱世,他看多了争伐,见到了太多的流血,让郭嘉开始思索未来的出路。
尽管淡薄心性,尽管不愿意惹世俗是非,但他的血,毕竟是热的。看到泼洒在地上的血一点点变冷,他的心绝对不会好受,但他不是出生显赫世家的公子,他在等待机会。
曾经加入了袁绍阵营,虽然没有出谋划策,却看到了许多,看清了袁绍并非明主,看到了随军出去的大批人马,每次回来都少一拨,即使喝酒下肚,仰天醉倒,但是他的心却无比的清晰。
荀彧向曹操推荐郭嘉,绝对不是个意外。荀彧与同样出生颍川寒门的戏志才,郭嘉都相熟。郭嘉闲赋6年,荀彧已经跟在曹操身边5年。郭嘉这6年,不可能是真的闲赋。郭嘉在成为曹操臣子之前,他就已经从荀彧那了解到了曹操,认为此人确实是乱世英雄。因此从不轻易展露才华的郭嘉,才有可能,在曹操的大帐下,第一次展现了他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的惊人才智。
曹操与郭嘉的互相试探,对弈,让曹操了解到,这个比他年轻15岁的青年,确实有着过人的才智,足以成为自己的智囊团。
而终于成为曹操麾下众多谋士之一的郭嘉,开始了他卖命一样的出谋划策。
曹操这样信任郭嘉,不是没有原因的,身子虚弱的郭嘉,是他最忠心的部下,不顾劳累,随曹操出军,一路上甚至可以不眠不休的出谋划策。先平定北方,等若积累了不败的地位,随后再南下,直取长江以南,这是曹操的宏业,也是郭嘉唯一能让这连年争伐的乱世,快速获得统一的途径。
他不是出生世家,因此他懂乱世的平民,有着何等的悲痛,因此他玩命一样的跟随曹操到南方。
同样的出生贫寒的贾诩,与郭嘉正好相反,在乱世之中,他知道平民百姓,命比纸贱,因此他才想跻身官宦,因此他才出谋划策,为了保全自己全家所有,他可以牺牲太多的人。
郭嘉看透的是自己的生死,他出计谋,必然用险招,为什么?因为这样牺牲的人最少,因为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统一天下。
也只有这样的郭嘉,才能让曹操信任,让曹操托付自己的孩子,让曹操视为知己。因为天底下,唯有郭嘉是一心为他成就霸业的人。有了如此觉悟的人,不会为凡俗所困,不会费什么心机去讨好曹操,不会贪图官爵高低。
这才是低调的郭嘉,为曹操出谋划策十一载,一直担任司空军祭酒的真正原因。
只有彻底被郭嘉的心所征服,曹操才可能对郭嘉言听计从,曹操并不是愚蠢的人,也不是心软的人,理解错了郭嘉的意思,导致了一意孤行,放走了刘备。并不是因为曹操多么仁慈,而是因为他信任郭嘉,虽然郭嘉的本意是软禁刘备。
郭嘉并不是不看重名声的人,他知道人心的重要,就像他看透了人心一样。因此他才不让曹操杀刘备,留下骂名。原本就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的曹操,尚不在乎自己的卑劣骂名,但郭嘉却在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