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七 曲高和寡?(求订阅~)-《巨星从铁锅炖自己开始》


    第(2/3)页

    听到阿贝尔说出这些话,凯琳娜瞬间兴致高涨。

    nice!!

    你居然刚好就分析了这个动机!!

    “这个矛的动机,在谱面表现的形式,就是均等节奏,丛高处直直戳下去的双音!!你看,这像是长矛一样!!”

    “嘶!!”

    阿贝尔的语速越说越快,似乎更加的激动了。

    “昨天的序幕里,长矛的动机只是出现在了表示奥丁力量与权威的时候,与巨人签订契约的场景中,契约的动机与矛几乎神似百分之八十,这就是变形!!”

    “虽然不确定,但今天出现的【长矛的动机】明显更妙!!”

    “齐格蒙德连夜出逃的情景下,暴风雨的动机中,我觉得就有一部分下行音阶,与长矛动机中的一部分完全相似,这tm绝对是在暗示齐格蒙德不幸的命运是来自奥丁的安排!!”

    “嘶!!!!”

    看着临时模拟出来的曲谱,音乐家们只感觉一阵阵的头皮发麻。

    虽然阿贝尔也说了,通过这种手段还原出来的曲谱很难全对,或许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的准确度。

    但即使是这样,一些透露出来的信息量还是巨大无比。

    “而且,奥丁在惩罚女儿布伦希尔德的时候,也出现了非常零散的矛的动机!!”

    “但是和低沉有力的矛的动机相比,同样的动机源头,在不同的配器以及更改了部分旋律走向的时候,居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音响效果,变得温暖无比!!”

    “我头皮发麻了。”

    “我也是......”

    累积到现在,这部巨著中,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动机。

    而这些动机,或许会两两组合形成新的暗示,或许会进行变形阐述不同的情景感情,或许会时不时蹦出来隐约的进行暗示。

    就好像齐格蒙德叙述出身时,响起的瓦尔哈拉的动机!

    这让鉴赏难度简直成倍上升,但更让欣赏的乐趣也成倍上升!!

    就好像打地鼠一般,音乐家们的乐趣,就是紧盯着音乐,辨认出突然钻出来的熟悉动机。

    而这些调皮的动机,有时候也会变换伪装,或者转瞬即逝,或者合体变成“新”的地鼠。

    太好玩了!!

    这些大师们越聊越兴奋。

    但身边竖着耳朵偷听的人却麻了。

    你们在说什么啊?!我为啥一个字都听不懂?

    这......真有这么玄乎吗?

    所以这两天我到底听了个什么啊?!

    ......

    巨量的信息暗示,当然有利有弊。

    就仿佛一些很是经典用心的电影一般。

    在场景布置中,会有非常多的彩蛋与布置的深意,甚至暗示剧情走向,主角选择,乃至于结局。

    但这些转瞬即逝的彩蛋,往往第一次观看的时候很少人会注意到。

    直到后来,当有些人挖出了这些精彩的彩蛋后,再次观看起来,就会体会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爽感”,更是不由得赞叹卧槽精细。

    而巨量信息的暗示,也会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

    如果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注意力被某一点吸引住,这时候出现的细节,不仅容易被忽视,还容易让很多观众产生一种.......“无关紧要的东西太多”这种拖沓感。

    但毕竟,没什么东西是所有人喜爱的。

    尤其是在如今娱乐风气的社会之中。

    有时候,想要广度,必须适当舍弃一些高度。

    而想要高度,也必须舍弃一部分的广度。

    虽然可以在高度与广度的协调上能够做的很好,但毕竟也是有极值。

    在追求无限的高度之时,追求哲学,思想,艺术程度之时,也总会失去一些广度。

    而本身,李文音的目的,便是追求这极致的高度。

    所以,这部著作的出现,天然就将高度与欣赏门槛拔的很高。

    也注定了《尼伯龙根》或许会火不少选段,“插曲”。

    但总体看来,整篇的歌剧就会有些小众。

    可是,小众不代表没有用。

    所谓“追求高度有什么用?曲高和寡自娱自乐?”的想法或许很多人都有,只不过,这样的想法是基于娱乐与生活的,并非是基于本身音乐科学与音乐艺术的。

    不曲高和寡的所谓娱乐大众的作品........

    越娱乐大众,死的越快,火是火了,爆是爆了,消失的速度也仿佛快枪手的一哆嗦一般,快感转瞬即逝,就好像是快餐,越轻易能得到的舒适,也更容易被人所抛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