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两项先河-《玉琢》
第(2/3)页
听得这话,大家都点了点头,极为赞同。
而台上的两位穿越者,顾尘和杜浩然,听了“内雕”二字之后,他们的感受又大为不同。
在他们的那个世界里,有一种工艺,与叶琢所发明的内雕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内画。
因为内画不仅作画的顺序相反,内壁需要反着画,外壁才能是正顺序;而且做内画的壶口都很小,在内壁绘画时不容易看到笔的位置,限制了绘画的操作,创作极为不易。这种技艺,被誉为“鬼斧神工”、“中国一绝”,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当然,叶琢的内雕与内画也有不同:内画一般都是在小瓶或鼻烟壶里进行,手伸不进去,只能用带弯钩的笔伸进瓶口或壶口作画;而叶琢这里,据文琮说,她雕刻的这个圆瓶,还是开了两寸大小口子,她能够伸进手去进行雕刻。
但这并不能说明叶琢这个内雕就比内画容易。要知道,她这个玉雕面积并不大,一只手在有限的空间里腾挪雕刻,还需要用力。而她要让图案从里面透出来,玉缸的壁一定不能厚了。在薄薄的玉壁上进行雕刻,这个力度不能大也不能小,图案还得反着雕,而且还力求生动精美,这个难度,或以说比之内画有过之而无不及。
顾尘想到这些,尤其感慨。别人或以为叶琢在比赛之前,必然对这种反雕的技艺练习了很久,只是在这几个时辰之内将其展示出来而已。可她却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此时之前,叶琢或许有这种设计的思路,但顾尘知道,她并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这个。也就是说,这个被六名权威认可的作品,是叶琢在短短的几个时辰里,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下,超水平发挥完成的。
文琮听着大家的惊叹与赞誉,微笑着抚着须子等了好一会儿,才接着道:“除了内雕,这件玉雕还开创了一个先河。”说到这里,他故意顿了一顿,让台下的议论安静下来,这才又道,“那就是,它里面雕刻的两条游鱼,使用了‘砂地光面’的抛光技巧。即缸内有三成的底部抛出了足亮,上部抛成柔亮。人站在缸边,往那开口处一看,总感觉缸里有水、而两条鱼好似在水里游动一般。老头子我看过无数的玉雕,从未见过这样的抛光手法,其产生的视觉感受,实在是奇妙无比,令人叹为观止。”
听得这话,台下又响起了一片“嗡嗡”地议论声。
而原来还不大服气的汤问智,此时终于暗自在心里暗自叹服。
如果说,内雕是设计上的精妙,那么这个“砂地光面”的抛光技艺,确确实实是在雕刻手法上开了一代先河。
上一次,他听说叶琢在与聂博易比赛中创造了这种抛光手法,也曾多次私下练习,不止一次地感慨其精妙。只是明知道有这么一种抛光技巧,他的思维还是被禁固了,觉得它只适合用在书法雕刻上,别的地方并无大用处。可现在听了文琮的描述,他才发现自己错了。自己不光没能创造出新的雕刻或抛光手法,甚至在学到了新技艺之后,还不能举一反三地运用,这让他十分羞愧。
跟叶琢一比,他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李三,你过来。”顾尘转头向李三招了招手。
“娘娘。”李三上前两步,恭立在一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