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追求、狂狷与秋闱-《宣和画卷》
第(2/3)页
在他确定了这个人生目标之后,他思考了很多,设想了很多。千年之后学校的那位老师也帮他想了很多,有关日后学习的东西、工作的东西,整个人生的规划……当然,都只是一些大的框架而已,若是准确到了细节,就不免太过无趣了。
楚风的所谓人生规划也很简单,先考上全国最好的学校,好好学习之后去国外深造,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定居、作画,以卖画为生。
如果画作卖的好,他的生活也可以富足美满一些。如果卖的不好,落魄如梵高,就想办法打工维持一下衣食住行就好。毕竟钱财对于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然,对于名气这件事……完全不想获得世人肯定的艺术家,是必然不存在的。
当世获得名声的人自然幸福得多,死后才享盛名的人其实也不少,只是这两种,对于艺术家来说,其实都是不错的选择。
程源先生追求的是艺术的纯粹性,绝对不允许其参杂名利方面世俗的东西的。这种追求,在楚风看来,其实有些类似于修禅,更像是一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追求,而且是小乘佛教的那种追求。
他不敢说这种求追是好是坏,毕竟好坏这种事情都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观点。只是对于楚风来说……或许是因为他还没有到达程源先生那个年纪,所以在他的心里,一直有那么一点点小野心在耸动着。
钱钟书说,“一个人到了二十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三十岁还狂,那也是没出息的”。
楚风还没有到二十岁,尚且还可以轻狂十几年。
人不轻狂枉少年,大抵是这样的意思。
楚风的狂,其实不在于对于名利的追求,而在于一种对美学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又与程源先生的艺术纯粹性不大相同。
他的目标格外简单,不外乎三点。
一是遍览名家书画。二来,在有生之年画出一些东西来。第三点,这是来到北宋之后才渐渐形成的想法,那就是像当年的李清照学习,于战乱之中尽量挽救这些名家的书画。
他自己是画画的人,自然明白这些轻轻一张白纸或绢帛的书画当中,蕴藏了多少心血与精力,从那一笔又一笔的墨色里,能够看到多少旧事与繁华。
这样的东西,在历史长河中销毁于战乱的话,实在是一件太过悲凉的事情。
千年之后的书画界,多少人终其一生皓首穷经,就是为了从旧时文献的一鳞半爪中,东拼西凑出一个成型的画面。多少追忆与遥思贯彻在其中的,多少心血与白发消耗在里面的,而如今对于楚风来说……虽然不至于说唾手可得,却也要比横跨千载简单的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