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行路忽闻宋公明-《宣和画卷》
第(2/3)页
旁边有人也注意到了这边发生的对话与事情,零零星星的听到了一点,虽然不多。但大概也能够猜测到其中的种种了。但并没有人再上前多说什么,解决这种事情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息事宁人,而不是把小事闹得尽人皆知。
对于楚风这种人物,因为沾了某个有身份、地位之人的关系,突如其来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的,其实对于场中的这些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十分稀奇的事情。
官宦人家的子弟,大多数的教育都是很不错的,当面瞧不起别人、讥讽、冷笑之类,或许偶尔会对平民百姓做出来,但是对于楚风这种“可能以后会有用”的人,除非发生了什么无法容忍的事情,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去得罪的。
他们的父母长辈就是聪明人,教育到他们这一代,身上肩负的东西其实很多。即便再怎么年少,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代表很多的东西。
怎么样与人往来,与什么样的人往来,与不同层次的人往来时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事情,看起来琐碎,可是对于他们这种身份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学习,他们都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的,或许会因为性格和悟性的不同而有高下之分,但是应付楚风这种层次的人,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在萧庭、徐清这些人眼中,其实楚风的身份很简单,甚至连人生都是很明晰的。
一个有一些天分的普通人,因为运气攀上了陆家这棵大树,便会在陆家的辅助与运作下,在官场上拥有一定的位置。有真正的高度是很难的,毕竟这个楚风并不是实实在在的陆家子弟,只不过是与陆文端有师徒的名分,陆家不可能为这个楚风付出太多的资源。
楚风既然要考画院,那么通过几年的努力,自然能够考得上。之后凭借着这样的身份,在朝廷中谋求一个小官职,不会太高,但对于萧庭和徐清这些人来说,日后可能会用得着。
更关键的事,楚风的身后是陆家的势力。人脉这种事情就像是蜘蛛网,不知从哪个角落中一根小小的细线,就能够顺藤摸瓜,找寻到那张真正的大网中来。
对于陆文端这个人,萧庭和徐清所拥有的身份,是不必畏惧的。他们对待文端先生更多的是一种尊重,对待长辈的一种尊重。
陆文端就算是以前再怎么显赫,现在也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老人,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家尊重的,只是他以前的身份以及陆家的地位而已。
陆文端只是整个大网中的一个分支脉络,而楚风,又是这个分支脉络中更小的一个细碎分支。
萧庭这样的人不会刻意去得罪他。因为这种得罪虽然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实际性质的伤害,但却也同时不会带来任何意义。
他们从下受到的教育,就是绝对不去做这种事情。
相反的,正是因为楚风的身份比较低微。萧庭这种“折节下交”,甚至前些日子大张旗鼓的“负荆请罪”,反倒成了一种十分风雅的事情。这样的行为一旦被传开,大家只会夸赞萧庭和徐清礼贤下士,很有度量。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了。不过是放下几分面子就好,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
而对于楚风这个人的真正态度。轻视或许是有的,真正看不起倒也不至于。
他们也不是蠢材,自然明白能够让陆文端这种一代纂刻名家收做徒弟的,当然有一些能力。
只是对于萧庭来说,这种能力,与身份、背景、血统、资历等等事情来对比的话,重要性实在有些微乎其微了。
他们与楚风来往会体现出自己的风度,而楚风与他们往来。最起码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这本身就是一件互利双赢的事情……
“之前听我父亲说,山东那边的流寇似乎还有些能耐。为首的一个好像姓宋,叫什么宋江的,领了一些人在那边作乱,当地官府想要打压,但似乎收效甚微。”
依旧谈笑着拾级而上,楚风隐约听到前面两个人正在闲聊的话语,微微怔了一下。
“嗯,我也听说了,官家派了我二伯父去镇压。前日刚出发。也就是名头闹得有些厉害,我听二伯父说,也不过就是三十多个人,领着当地的一些匪盗聚义。在一座山上占山为王而已。不会成什么气候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