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偎红倚翠-《宣和画卷》


    第(2/3)页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画舫也渐渐变成了游船的代称。而西湖的游船,动辄三四层楼、几近百丈,彩旗花灯、摇曳随风,其华贵明艳,几百米之外就能入眼的,无法轻易忽视。

    这些画舫往往身形庞大,即便真的移动,也只是顺水于岸边缓缓而动,沿湖看岸,倒也闲适优雅。

    这等画舫之地,文人墨客多往来,于是又为这画舫起了个雅号,叫做“不系舟”,颇有些雅致味道。

    而在这不系舟中,自然也有种种女子,歌舞怡人,推杯卖笑,正是人间一等的风、流处。

    正所谓“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在这等地方,找寻一二堪寻访的意中人,于是“偎红倚翠”,享几番“平生畅”的“风、流事”,那等功名利禄、浮名俗物,大概真的可以弃之如敝履了。

    如今正是在这处地方,一艘叫做“饮月”的画舫上,琴操弄琴调弦,想着《卜算子》的调子,心里思付着手头的这一,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变化比较好一些。

    琴操芳龄二八,正是女儿家最好的年华,更何况,是她这样有一张惊心动魄容颜的如花美眷。

    《琴操》原本是东汉蔡邕的一本琴曲著作,一个西湖畔画舫上的女子,能够用这样的名字,已经说明了她的见识之广博。实际上,琴操是书香官宦世家出身,父亲落罪后才流落于此,化名琴操,做一个只卖艺不卖身的清倌,因为琴曲非凡、容颜绝美,在杭州城的风月里,是第一流的人物。

    她这样的身份,在画舫当中也算是能够安身立命了。最起码往来之间都是仕宦名流,身份地位与寻常女子不同的,于是自然也不会受到强迫,倒也成了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枝。也正是她身上这种气度,竟也使得她的名声更加兴盛了些。

    许多书生都以与琴操结交往来为荣的,听说琴操不但琴弹得极好,而且诗文也非凡,不输男儿的。只可惜命运不由人,流落至此,着实堪怜。

    明天晚上就是今科乡试中第的士子们饮宴西湖的日子,到时候当地的大人们都要去的,琴操也会在明日献曲,所以今日妈妈特意安排她休息,不敢劳累了她。

    琴操的房间是画舫中最为清幽的,但隔着老远,依旧有热闹的笑闹声传入耳中。好在琴操已经习惯了,并不怎么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