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物不平则鸣-《宣和画卷》
第(2/3)页
千年之后,一夫多妻是错的离谱的东西。但是如今来说,这仅仅是一个习俗而已,就应该是这样的,无所谓对错。
“应该”这两个字,有的时候,正是“万恶之源”。
这就像是后世的逼婚、逼生一般,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是两个字——应该。
细思起来,这其实一件毫无道理的事情。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众口铄金,舆论杀人,这是舆论社会所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舆论社会最为限制展的禁锢。
就如同楚风现在所处的地方一样。乡试的每个环节,都是如此。糊名、誊抄、审阅、放榜……一切行为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大家觉得“应该”这样做,于是就这样了。
他们没有想过,到底如何阅卷才能真正的杜绝舞弊,地市交叉批卷也好,出题人出完题目之后就被“圈养”起来也好……这一切后世高考常用的方法,不是这个时候的人没有想到的能力,而是他们不觉得自己应该想这样的问题。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悲哀……
当然,楚风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到底是什么,也清楚自己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微乎其微。别说改善整个科举制度了,就算是如今见到舞弊的案子在眼前生,他能够做的事情其实也是很少的。
虽说因为文端先生的关系,他或许真的可以直接将刘郎君揪出来,质问他卷子上的墨点是何用意。但细细去想,刘郎君自然可以开脱是自己不小心手抖滴上的,与舞弊什么完全没有干系,到时候只能换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就算是往好的方面去想,王继真的开始调查,引起了几位大人的注意,抽掉了整个一条舞弊的路数……这事情,又到底该查到什么地方为止?
即便是楚风也想得清楚,既然刘郎君敢这么做,能够这么做,那就说明卷子在糊名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些手脚的。换句话说,就是糊名的人也必然参与在其中。而在这之后,阅卷的人也必定收到了其中的点拨注意,知道去搜寻卷子上的墨点……这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其中的链条,到底牵扯多大……对方最厉害的那位人物,到底是不是文端先生这样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家能够撼动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楚风需要考虑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