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微雨燕双飞-《宣和画卷》


    第(2/3)页

    别的不说,对自己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先生竟然放心把自己一人留在店中。这店面虽然不大,可是其中书画却不少,先生就不怕自己卷了所有东西逃走么?

    这样的信任,绝对不是能够轻易许人的,楚风十分感激。

    送走了二人,楚风便扫洒庭除开门营业。

    一时并无人登门,他便取了先生留下来的印章,挑了两个端正平直的汉隶仔细观摩、研习。除了直接观察印章的笔法之外,楚风还将这两枚印章印出了,对比着观察其中的映衬、深浅。

    文端先生虽然让他学刻印,却并不让他学习印纽,只让他安心于印章字迹本身。这自然是因为书画之上,只见印章,不见印纽的。印章本身可以把玩,但是真的整体学下来,那是一辈子都钻研不清的学问。而且印纽虽然精美,但从北宋的格局来看,却难免有几分匠气,恐怕会被其他世俗文人所不齿的。

    西洋人将雕刻作为一种艺术,东方虽然也如此,但却不是什么清贵的东西,都被纷纷归类于匠人之所应为了。

    楚风知道先生的心思,心下感动,不敢不从。

    而且另一方面,楚风自己也有些自知之明。他在雕刻上的天分并不充足,后世的一些雕刻展览,他也曾经看过,对于那种美的体悟并不深邃,更加不明白罗丹那种“我只是把多余的石头去掉”的玄妙之词。

    这是天分上的差别,没有办法弥补的。

    只可惜人生数十载,着实太短。想要穷究所有的义理到底是不可能的事情,楚风只能选择一两个细细钻研,其他的东西只是好奇有趣,触类旁通罢了。

    仔细的观察、描摹了一番,楚风才取来了一块专门用于雕刻印章的澄泥与小刀,思付了一番,认真的落刀。

    泥印最软,最易于雕刻,适合初学者练刀。文端先生说,让他先用这澄泥练习,之后再慢慢发展到软玉、硬玉,以至于其他材料上就好。

    而且泥印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反复的使用。刻完之后在纸面上印一下,而后重新轻微加热揉捏就可以变得光洁,再度雕刻。初学者反复利用,也不会浪费材料了。

    当然了,这澄泥其实也不是随意得来的。听文端先生说,材料取得是河道的淤泥,经过十数道工艺才能得到一块来,并不是小孩子在外面随便玩弄的泥巴。

    楚风心想,听说后世做假印章的,都是直接在萝卜上刻章。其实学习效仿一下也挺好,刻完印章之后还能吃,一点都不浪费……

    把这个想法跟文端先生说了,引得后者哈哈大笑,只道:“萝卜刻印多汁而清脆,实在是距离正常的玉印、犀角印等等差距太大了些,不可使用。”

    楚风心想也是,后世做假印章纯粹是图个方便、易行,并不是为了艺术美感,不可乱学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