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谁家子弟谁家院-《宣和画卷》


    第(2/3)页

    可是……那毕竟是自己的手段,怎么会被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郎看出来?即便对方也是行家,也不应该!

    即便是她李良辰随意应付出来的东西,也不可能那么容易被人看穿!

    “事实如此,我不骗人。他拿走了那幅《京酒帖》,又把章友直的扇面带走了,只留下这么一个破东西。”李良骥说着说着,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随手将楚风的《寒梅图》扔到了桌子上。

    李良辰比他兄长要冷静许多,这时候走上前将那《寒梅图》展开瞧了,略微一瞥,嘴角便扬起了一个冷冽的角度:“我还当是什么厉害的人物!兄长你也是的,不能仔细瞧瞧再说话的么?那真正的《京酒帖》在他手里,傻子都能看出咱们那幅的真假来。”

    “什么?”李良骥一惊。

    “你看他这用笔,明显是临习过《京酒帖》的。”李良辰指着画作旁边的《卜算子》,审视着,“只是临习的时间应该不长,只得了些形态,估摸着临习了两三个月罢。倒是这首词……‘无意苦争春,一眼群芳妒’,倒是一首好词,是那人自己写的么?”

    “管他是不是自己写的!”李良骥早已腾得一声火起,在屋内快步徘徊着,“我还以为那是内行人,过来打个秋风,所以才大大方方的把那《京酒帖》和扇面都给了他。娘的!竟然是个假冒的么!两个加起来也是一百多贯的东西,我李良骥竟然被人坑了!”

    李良辰见兄长又开始在银钱上打转,便觉得无趣,自己低头研究着手头的书画,心想:这幅画规格极高,布景、设色都是上佳的,只是笔力上稍显不足,寒梅的料峭差了三分。总体而言,算不上上佳之作,但也是中品的画作了。这笔字要比画作本身平淡几分,但也算不错,关键是这一首《卜算子》,绝对是好词,毫无雕琢之意,却又缓缓道来。未曾听人唱过的,应该是原创不假……丹青、书法、词作,若是细究一番,词作是上上品,丹青是中品,书法算是中下品吧。如果三者只有其一,那自然算不上厉害。可是,如果这三者当真出自一人之手,而那人又是十六七岁少年的话……

    想到这里,李良辰只觉得不大可能,放下画稿,摇了摇头。

    “东家,派去跟随的人回来了。”

    房外传来郑朝奉的声音,李良骥心里一紧,连忙转身出去探问。

    李良辰也觉得有些好奇,往大门的方向凑了几步,但是并不绕出屋内的屏风。

    只听外面,自家兄长急切问道:“快说!到底是谁家子弟?”

    “也是一间书画行的!就在咱们西市里,挂的陆氏的牌子,店面很小。”

    “好啊!敢跟他爷爷我叫板!”李良骥咬牙切齿,“看爷爷我怎么收拾他!”

    ……

    ……

    已经回到自家书画行的楚风,这时候看着院子里强烈的阳光,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文端先生的神色已经好了些,坐在院子中的小石凳上,手握一本书正闲闲的看着,看到楚风走进来,手里拿的东西,不免有些好奇。

    “先生,虽然现下已经是春天了,可天气依旧凉,石凳石桌更是浸着寒意,莫要在这里就坐了,我扶您回屋可好?”楚风率先劝道。

    文端先生闻言便笑,指摘道:“小小年纪,偏生比我这个老头子还能唠叨,如此不洒脱,着实无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