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基什第二王朝-《世界演义》
第(3/3)页
卢伽尔·古在某些资料中记作卢伽尔·沙·格恩·苏尔lugal-sha-gen-sur,或卢伽尔·苏古尔lugal-suggur。
bc2587年,基什城被沙玛什王朝攻占。基什第二王朝灭亡。
基什第二王朝共经历8王,171年。
----------------------------------
公元前30世纪以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气候开始由湿润转向干旱,农田盐碱化问题日渐突出。渐渐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大片的城市开始被废弃。此后苏美尔文明开始走向衰落。
而北方大草原的气候就变得更加不适合生存了,游牧民族开始大举南下,由欧亚大陆北方的大草原沿着欧亚大陆草原走廊向着苏美尔人的地区进发。这实际上已经比更早南下的雅利安人慢得多了。
前面介绍过雅利安人是亚特兰蒂斯文明游荡在欧亚大陆北部苦寒地带的后裔。这些亚特兰蒂斯人的后裔在欧亚大陆北部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其东支称为雅利安人,而西支称为闪米特人,亦称“塞姆人”(semu)。
《旧约全书·创世纪》:诺亚(noah)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的后裔即为闪米特人。
笔者推测:诺亚代表着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幸存者。而长子闪代表着西支闪米特人。次子含代表着东支雅利安人。闪米特人的概念是来自古希伯来人在圣经中对各种族来由的记载,凡文化与语言上跟他们接近的种族即被认为是闪的子孙。反之,希伯来人的敌人经常被他们认为是含的后代。这里面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实际上以历史的角度来看,当初和他们有仇的大多都是闪米特人。
现在的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现在生活在西亚、北非的大部分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伯人所保存的闪米特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闪米特人属于白种人(高加索人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