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突破,灵魂出窍-《重生南宋求长生》
第(2/3)页
此时,李书成的灵魂再一次醒来,而且一晃就出了上丹田出现在体之外。
“咦!这是我的体!这是明月,呵呵,怎么鞋子裤子都掉了,难道……睡着了还想着那事?”看着眼前的形,灵魂体笑着,将衣服整理好。然后才关注起自己的灵魂体,此时灵魂变成了人形,不过光着不是个办法,想了想,尝试着改变成穿衣服的样子。灵魂介于有无之间,它是实体,但是常人却无法观测,就算动用先进技术手段,跟气海空间、先天之气一样。要改变形态很容易,很快李书成就找到了窍门,给灵魂“穿上”了“衣服”。
看江明月还没醒,李书成灵魂一晃,出了洞口,一跃数百丈,来到高空。停下俯瞰大地,是莽莽丛林;仰头观天,是漫天星斗。兴之所至,御风而行。不觉一句话跳入脑海:天地与我并生!
天地与我并生,一是生命悠长,长生不死。二是挣脱天地束缚,自在逍遥。
虽然现在李书成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摆脱了寿命的限制,达到长生不死,但是这种直觉却挥之不去。打破寿命限制虽然很难,但李书成也觉得不会像修真小说上那样那么多境界,好似永无止境。
另外,虽然他还是生存在天地之间,但是确实挣脱了天地加以的束缚,最起码现在他已经活了七百多年,早已突破了寿命限制。现在他觉得,他与天地是平等的,甚至自己就是天地。
他的感觉,就是所为的天人合一,这是接下来思想境界上的一种追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万物,或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而,修炼是一项逆向事业。
修炼使得体和灵魂强大的同时,也要完成统合,做到合二为一,不然灵魂和体不合拍,将造成分裂、对立,从造成灵魂和体交相攻讦,生死道消。如何完成统合?这就需要更高境界的思想来指导。这样的思想很多,比如仁,比如真善美,但是,它们却都有对立的东西,仁与暴,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至仁、至真、至善、至美,从没人达到,今后也没人能达到,这只是一个宏远的目标。
孔子是仁的倡导者,他教学生行仁,但是子路出任蒲城县长,防备水灾的时候行仁却被孔子阻止。孔子的理由是要禀报国君,让国君出粮,不然就是彰显自己仁义而国君无德,最后子路要受到国君怪罪。可是,公文一来一去要多少时间?就算国君同意出粮,这段时间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百姓忍饥挨饿修水渠?这真的是仁?李书成自然理解这样的取舍,但正因为人生行事总有无数取舍,另外,人不是万能的,也有想不到的地方,所以至仁就难以达到。这样苛刻的思想境界,就不适合李书成追求了。
而天人合一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天人合一就是自然本。天,是一个意想的至高主宰,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没有仁与不仁,视万物平等。也就是说“天”对万物没有喜好和怨恶,不偏不私,任其自我发展。可以说,“天”是没有感的。而人,却是有感的,有偏和怨恶。所以,只要回复自己的本可。
矗立了一会儿,灵魂回归,钻入体,李书成睁开眼睛。起盘坐,内视体,看看有什么变化。
下丹田没变,自从上次下丹田的金丹消散,好不容易重新修炼出来的金丹又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点点另外的东西,李书成认识,这是精气。
而中丹田,扩大了一些,金丹再次变大了一些。这符合李书成的认知,修真小说上金丹突破之后会形成人形,灵魂入驻成为元婴。其实灵魂呆在上丹田一样可以受到金丹的滋养,而且量也不会减少,何必多出一个金丹变人形的过程呢?这只是写书人的臆想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