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典礼十四-《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秦雨,《圆月弯刀》……

    前涉,《小花》……

    郑荃、金德顺,《保密局的枪声》……

    钟灵、胡金铨,《山中传奇》……”

    “楚原,就是那个在台湾非常受欢迎的导演吧?”汪洋问道:“听说他每部电影在台湾的票房都过千万了?”

    “是的。”沈冲点头,介绍道:“这人多才多艺,粤语片,国语片,古装片,时装片,武侠片,爱情片统统都能拍,而且拍的又快又好,是很有才情和才华的导演。”

    停了一下,他又说道:“汪老,其实那个秦雨,是楚原的笔名,这个入围名单里,他一个人就占了两席。”

    “既然如此,为什么入围名单里用笔名?”

    “收集两岸三地一年之内,上映的所有电影资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沈冲耐心的解释道:“金像奖筹委会只能按照电影拷贝上打出来的字幕制作入围电影工作者名单,这样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要是一个剧组一个剧组的去核对真名笔名,就没法做了。”

    汪洋颔首,说道:“客观条件限制,也只能这样了。”

    他话音刚落,就听到琼瑶公布了获奖人:“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改编电影剧本,楚原,《小楼残梦》。”

    “这下楚原终于扬眉吐气了。”沈冲鼓掌之后,对汪洋说道:“汪老,你知道,香港电影圈只认钱,不认艺术,更不认教育意义。只有票房成绩非常好的导演,才有资本去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楚原一连拍了三四年的武侠电影,累积给邵氏电影公司赚了几千万,去年才终于得到机会,拍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结果他拍的这个《小楼残梦》,票房只收了10多万港币,亏的要哭死,如果不是他之前的票房成绩非常好,现在可能都失业了。”

    “票房这么差,说明观众不认可啊。”汪洋不解,问道:“那怎么还能获奖?”

    “《小楼残梦》这部电影质量是很不错的,主要是没有宣传好。”沈冲觉得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只好含糊的说道:“香港和内地不同,内地是饥不择食,是部电影就有人看,而香港每年要上映两三百部电影,供大于求,所以宣传很重要,宣传的不好,就没人看。”

    汪洋闻言,若有所思,而沈冲则饶有兴趣的看楚原上台领奖——他和这两位颁奖嘉宾都有那么几分渊源。

    楚原原名张宝坚,其父亲张活游是四五十年代非常著名粤剧和电影演员,和吴楚帆、张瑛、李清并称为香港粤语电影“四大小生”,楚原在父亲的影响下,很早就进入了电影圈,以“秦雨”为笔名写电影剧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