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典礼七-《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掌声大作,又恢复了热烈但很克制的节奏。
“在颁奖之前,我要说明一下,为什么终身成就奖会一次颁发给三位前辈。”沈冲再次拿起一个奖杯,小心翼翼的倒转过来,示意给观众看,解释道:“大家看,奖杯的底座被涂成了红绿蓝三种颜色,红绿蓝是三原色,银幕上丰富多彩的影像,都是这三种颜色混合调配而成。但这三种色彩,并不仅仅是三原色,这其中,红色代表商业,蓝色代表科技,绿色代表文化。”
他把奖杯重新放好,然后说道:““没有商业,电影不能产生利益,没有利益,就不会有人投资,没有人投资,电影工作者就无法生存;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技术一直在进步,没有科技,就没有更好的摄影机,更好的胶片,更好的银幕,电影会失去继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文化,电影只是苍白的画面,无法吸引观众情感共鸣,就丢失了艺术养分,无法创造精神财
“因此,每一届金像奖都会颁发三座终身成就奖,向三位在不同领域对电影做出突出贡献的前辈致敬。”
终身成就奖的获奖人名单是在颁奖典礼之前就已经宣布,沈冲拿的信封,只是个道具,他随手拆开,看了一眼后,说道:“有人说过,辛亥革命之后,治白话文学史,不能无胡适;治新文学史,不能无鲁迅;治新美术史,不能无刘海粟;治新电影史,不能无夏衍。这第一座香港电影金像奖终生成就奖的获奖者,就是夏衍先生。”
他话音一落,舞台上的灯光熄灭,摄影机开始放映夏衍的资料短片。
“夏衍,19uu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沈乃熙,字端先,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和剧作家,先后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创作了《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深受观众喜爱,除此之外,夏衍先生还出版了《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夏衍论创作》等专著,对电影剧本创作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银幕上列举的功绩,只是夏衍在电影创作方面的贡献,事实上,他对中国电影最关键的贡献,是一手打造了解放后内地电影行业的体系,只不过金像奖是民间奖,为了避嫌,也为了专注电影,因此刻意不谈夏衍的政绩。
夏衍是政治型文人,社会活动能力很强,解放前是“左联”的执行委员,长期从事统战工作,解放后,他先是上海的宣传部长和文化部长,1955年调到北京,做了10年的文化部副部长,分管电影和外事工作,在这10年里,内地创办了多家实力不俗的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大批优秀电影作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年,夏衍被打倒下台之后,内地电影行业完全停滞,一夜回到解放前,他在监狱被关了8年,1977年复出,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化部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仍然是内地电影行业毋庸置疑的领头羊。
以夏衍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拿奖是当之无愧的,问题是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这种初次举办,既无名气有无权威的香港民间奖,哪怕典礼做的再奢华,奖杯做的再精致,也仿佛小孩过家家,不值一提。
要是颁了奖,人家不认,不仅尴尬,还会让金像奖变成一场笑话,所以当沈冲提议给夏衍颁奖的时候,筹委会所有人一致反对,认为他异想天开。
但沈冲坚持试一试,因为夏衍身上,还有一个职务——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在19ru年,回归谈判的前夕,对外友好重点中的重点,当然是香港……这是政治大势,可以借用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