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典礼六-《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再张开眼睛,怕观望前程……”

    谷村新司和董麟都是音乐大家,他们俩联手改编的曲子,旋律优美,大气从容,邓丽君刚唱两句,立刻掌声四起。

    音乐这种东西,和听歌人的心境息息相关,心境符合了,破锣嗓子也能催人泪下,心境不符,就是天花乱坠,也置若罔闻。邓丽君当初在录音室第一次清唱时,唱的并不完美,沈冲差点落泪,而现在,有顶级的乐团伴奏,有奢华的服饰点缀,唱的也完美无瑕,他却只稍微有些唏嘘,不再动情,反而思路乱飘,琢磨着邓丽君的职业道路。

    邓丽君名播四海,歌声飘荡两岸,拥有万千歌迷,但她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演唱的歌曲太多,风格非常杂乱,缺乏鲜明的特质,拉低了她的文化形象,无法打动掌握社会舆论风向的精英文人,被他们视为茶余饭后的“靡靡之音”,无法登堂入室,更进一步,达到更高的层次。

    在19ru年之前,邓丽君的歌曲,主要有三个类型,一是早期的黄梅小调,二是琼瑶电影主题歌,三是日本歌曲翻唱。

    黄梅小调是根据黄梅戏改编的歌曲,而黄梅戏是安徽一代的地方戏,论身段之纯粹,唱腔之正宗,台湾长大的邓丽君肯定比不上内地的专业剧团。

    琼瑶电影主题歌,凤飞飞唱,甄妮唱,黄莺莺唱,江蕾唱……你唱我唱大家唱,唱完之后还互相翻唱,每首歌味道都差不多,很难分出高下。

    而翻唱的日本歌,就算是重新填词的,哪怕再流行,再受欢迎,那也是日本来的二手货,文化意义打了折扣,自然得不到华语主流文化的认同。

    正因为如此,邓丽君此时的文化形象,就好像后世的国产手机,销量巨大,用的人多,但形象美誉度低,拿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所以沈冲在收购宝丽金之后,马上把邓丽君的专辑发行计划砍掉了五分之四,因为现在的她,既不缺人气,也不缺歌迷,完全不需要继续疯狂的发专辑,靠数量取胜,她缺的是重量级的经典作品——就好像《淡淡幽情》那样的专辑。

    邓丽君在19ru年左右,并没有和其他女歌手拉开太大的差距,在台湾,她不如凤飞飞受欢迎,在香港,她不如甄妮受欢迎,但是当《淡淡幽情》发行后,她的文化形象,一下子从唱小曲儿的市井歌女,变身为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被主流文化接受和认同,成功脱掉了“靡靡之音”的外衣,戴上了“高雅艺术”的帽子,从而越过龙门,压倒同时代的女歌手,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淡淡幽情》不是马上就能做出来的,因此沈冲打算先照搬张学友的包装手段,渐进的提升邓丽君的文化形象——张学友在90年代初,和邓丽君在ru年代的情况仿佛,人气和歌迷都不缺,但不被主流文化认同,于是他三番五次的和交响乐团合作,又搞出了歌剧《雪狼湖》,利用交响乐和歌剧的外壳,拉高自身的文化形象,把同时代的男歌手甩开了一大截,成功封神。

    今晚的金像奖颁奖典礼,就是利用高端舞台和专业乐团,提升邓丽君文化形象的一次尝试。

    “喂,别发呆了,马上轮到你上去颁奖了。”张爱嘉打断了沈冲的胡思乱想,说道:“你怎么随时随地都能神游天外?”

    “这歌真好听。”沈冲嘿嘿一笑,说道:“我陶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