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台北二-《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魏老。”
“小沈,来,来,坐。”魏景蒙摘下眼镜,热情的招呼他,然后吩咐道:“嘉嘉,去泡茶。”
“魏老,身体怎么样?”
“只是感冒,小事情,不用担心。”魏景蒙放下书本,目光炯炯的盯着沈冲,说道:“小沈,听说你最近赚了少钱,有多少?”
“做黄金期货,赚了三亿美元。”沈冲看他表情严肃,问道:“怎么,魏老要用钱?”
“我一个退休的老头子,混吃等死而已,要钱做什么。”魏景蒙挥了挥手,沉吟了一会,说道:“你如果有闲钱,可以投资一点在台湾。”
这时门被拉开,张爱嘉捧着茶具走了进来,沈冲殷勤的站起来,帮她收拾,一边问道:“台湾这么大,投在哪里好?”
“先喝茶。”魏景蒙不答,说道:“天气冷,你刚从外面回来,喝点热茶暖暖身。”
张爱嘉收拾好之后,瘪着嘴,做了个委屈兼无奈的俏皮鬼脸,退了出去。
不愧是影后,表情之丰富,让沈冲为之莞尔,他拿起精致的青花瓷器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说道:“魏老,嘉嘉又不是外人,不用避她吧。”
“小沈,你记住,做大事,最好不要让女人插手,女人天性优柔寡断,容易坏事。”魏景蒙谆谆叮嘱道:“你让她去开电影公司,怎么玩我都不反对,小打小闹,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我们现在谈的是上亿的大生意,她一个女孩子,还是不要听的好。我这也是保护她,免得以后你们闹生分。”
沈冲连连说是,表示接受教诲,然后问道:“魏老,你刚才说台湾有上亿的生意?”
魏景蒙微微点头,他捧着茶杯,过了半响,才缓缓说道:“上个月,行政院院长孙运惰给总统提交了一份报告书,提议在台湾建一家独立在党政军之外的电视台。”
沈冲闻言,手一抖,把杯中的茶水撒了出来。
果然是大生意
1949年5月19日,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的陈诚颁布戒严令,从1949年5月日零时起,台湾全境戒严,直到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共持续了38年又56天。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台湾只有三家电视台,属于国民党的中国电视公司,属于政府的台湾电视公司,还有属于军方的中华电视公司,三台之间互不隶属,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共同垄断台湾的电视市场。
台湾和内地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在戒严令之下,政治气氛浓重,有很多不能碰的雷区,不同的是在美国无处不在的压力和影响下,台湾社会结构又比较开放,民营媒体发达,到处钻政府的空子。
比如李敖,虽然政府到处封杀,但他照样在《中国时报》上开专栏,天天骂人,政府也无可奈何。
电视台同样如此,虽然“台视”,“中视”,“华视”老三台垄断了电视市场,但台湾多山,公共电视台的信号无法覆盖全部地区,在1970年代中期,基隆、石牌一带的水电工程商人,嗅出了有线电视的商机,在大街小巷间拉线,向民众售卖电视盒,以每月500元新台币价格,偷偷播放股市资讯、色情片、**彩资讯和不具版权的电影录像带,这些节目比老三台的陈腔烂调精采又新鲜,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一时之间,有线电视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数量高达数百家,被统称为“第四台”,这众多的有线电视台里,有很多是民运人士捣鼓的“民主台”,让台湾政府极为头疼,却屡禁不止。
“美丽岛”事件,地下有线电视台在其中推波助澜,起了不小的作用,孙运璇想搞一个独立的电视台,估计是为了釜底抽薪,灭了这些地下有线电视台的生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