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预告片-《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翁导演自己剪辑的。”朱家鼎回答道:“效果还不错,调查显示很多观众都是因为在电视台看过预告片之后,才去电影院的。”

    沈冲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这是时代的红利,翁维铨剪辑的预告片,放在后世,属于完全不及格的产品,他只把几个精彩镜头凑在一起,没有旁白,没有配乐,字幕也难看的很,但这是第一支在香港电视台上放映的电影预告片,够新鲜,够新奇,所以吸引了大批观众。

    电影预告片在19年的好莱坞就出现了,根据《电影时代》上翻译连载的《美国电影史》,第一部预告片是影片《凯瑟琳的冒险》,内容是一个女人掉进了狮子洞,然后银幕上打出“她能逃脱吗?请看下周新片”。

    这和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最后一段话类似——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电影预告片的制作,说简单很简单,说难很难。

    如果不考虑艺术性和营销效果,纯粹为了介绍电影内容而作,那就很简单,比如后世很多电视剧预告片的做法那样,随便从挑选一段镜头,或者哭或者笑,或者打斗或者爆炸,然后打上几个主演的名字,再加上诸如“精彩纷呈”,“巨星云集”,“年度大作”,“催泪神片”之类的形容词,一切搞定,毫无难度,但效果嘛,大概和“金嗓子”差不多……

    而如果既考虑艺术性,又考虑广告效果,想在短短十几秒或者几十秒内,把一部电影的精华和特质展现出来,又能留下勾人心魄的悬念,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是非常难的事。

    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预告片,当属1979年的《异形》,整部预告片是一个太空缓慢靠近的尽头,分别亮出片名的个别字母后,最终合成“alipn”的电影名字,然后就是那句著名的广告词:“在太空中,没人能听到你的惊叫”。

    这种极具艺术性的预告片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的预告片制作,都是从影片里截取最值得夸耀,最吸引观众的镜头,然后组合起来。

    但一部电影至少有90分钟,而且情节会有很多不同的元素,比如《虎胆龙威》,除了打斗戏,还有爆炸,枪战,爱情,搞笑,这么多内容,精简成几十秒,如何取舍,是令人头疼的事——因为预告片是面向所有观众的,在制作时候,要尽可能多的展现不同的内容,有人会因为动作进电影院,有人会因为爱情戏进电影院,有人会因为搞笑进入电影院,如此这般,才能吸引不同群体走进电影院。

    很多好莱坞电影的预告片,短短不足一分钟,但制作时间却令人乍舌,比如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天兆》,预告片花了9个月的时间,做了几十个版本,再最终放出来。

    预告片的好坏,对电影的票房和口碑,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后世,不仅是好莱坞,在中国内地,都有制作预告片的专业公司,比如《第十放映室》的编导张小北,就组建了一家专业的预告片制作公司。

    制作预告片,并不是导演的责任,不仅如此,有时候导演连过问的权利都没有,因为这是电影营销工作,是电影公司行销部门负责的工作,并不属于电影本身的范畴。

    “我应该去买个大点的房子。”走进嘉禾的剪辑室,沈冲对黄岳泰说道:“在自己家里做一个工作室,就不需要跑来跑去的麻烦了。”

    “以沈先生的财力,在香港什么房子买不到。”黄岳泰放下胶片盒,说道:“去石澳那边买块地,造一栋别墅,别说剪辑室了,私人戏院也有的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