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广州-《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1/3)页

    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

    1979年7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正式实施。

    因为内地长期被迫闭关锁国,加上信息传播不够通畅,海外对此反应冷淡。

    况且法律是颁布了,可该怎么执行,谁都没谱,在思想僵化,凡事都要打报告的1979年,即使有人想吃第一口螃蟹,也不是那么容易吃到嘴的。

    沈冲本打算亲自操作来内地投资,不过从北京回香港的途中,路过广州的时候,知晓了罗孚的奇遇后,立刻打电话安排李开元来广州,通过廖公的关系,运作合资公司的事情。

    即使走了高层路线,手续仍然极为繁琐,李开元在广州呆了大半个月,期间还跑了一趟北京,折腾很久,才终于拿到了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发放的中外合资企业第“001号”批文。(注1)

    在沈冲的授意下,李开元宣布投资1000万港币,和深圳市教育局下面的一家只有几个工人的文具厂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港合资深圳开元玩具厂。

    沈冲带着莉莉来深圳,就是为了参加玩具厂的奠基仪式,这可比《疯劫》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的历史意义要大的多,不容错过。

    李开元是第一个来内地吃螃蟹的,有典型意义,1000万这个数字也够动人心魄,所以奠基仪式上,不仅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来了,还来了几位副省级的大人物,其中还有两位是来自北京的。

    不过沈冲纯粹是来观光打酱油的,这些大人物暂时和他的电影帝国计划无关,所以也没露脸,拍了几张纪念照片后,带着莉莉直奔广州。

    去广州,是为了搞定《电影时代》简体版的印刷和发行。

    在香港本地建印刷厂,固然方便快捷,可只印周刊的话,利用率太低,又没有代理印刷的机会——在沈冲的记忆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香港媒体,都没有进入内地销售的本事。

    所以去内地找工厂代理印刷,是最好的选择,沈冲选中的印刷厂,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旗下的附属印刷厂。

    珠江电影制片厂是岭南地区最大的电影厂,但放眼全国,却是小字辈,远不如北京,上海,八一这些大厂牛气,在1979年之前,年产影片数量从没超过5部。

    无论是规模,还是设施设备,珠江电影制片厂都毫无吸引力,唯一能吸引沈冲的,是它的壳子——国营。

    有了这个壳子,在内地办事,会方便很多。

    代理印刷只是个引子,沈冲找珠江电影制片厂的主要目的,是想办一本合资的杂志。

    既然完全港产的《电影时代》能进内地销售,那么,乘着《合资法》刚刚颁布,没有先例的空白期,和国营电影制片厂合资,办一本杂志,应该也没问题吧?

    这个空白期过去后,再想进入内地办出版物,就千难万难了。

    《电影时代》以香港电影资讯为主,除了左派电影公司的作品,内地是看不到其他香港电影的,既然无法看到,资讯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