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黑泽明-《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沈冲还没有开口,许鞍华已经忙不迭的点头,说道:“能亲眼目睹黑泽君拍摄电影,是我的荣幸,绝不会乱来的。”
……
“沈先生,真是太感谢了。”走出东宝株式会社的大厦,许鞍华向沈冲道谢,“能见黑泽明大师一面,我已经很满足了,想不到还能加入他的剧组,这一切都要感谢沈先生的安排。”
“安姐别客气,我可是资本家,没安什么好心。”沈冲摆手,笑着说道:“猪要养肥了再杀,人才也一样,培养好了,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等你偷师学艺结束后,我会拼命压榨,让你给我拍电影。”
“沈先生的这种压榨,我是求之不得。”许鞍华回了一句,然后两人相视大笑。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虽然没有从乔治-卢卡斯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但经过他的介绍,沈冲成功的结识了黑泽明这位电影天皇,意外得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惊喜非同小可,甚至超过了沈冲对非线性电影剪辑系统的渴望。
在乔治-卢卡斯的穿针引线下,沈冲通过电话,和黑泽明以及东宝株式会社初步达成了投资协议后,立刻就坐飞机飞往东京。
临走前,沈冲打了个电话回香港,让许鞍华来东京,她的母亲是日本人,日语自然不成问题,同样是电影人,又对黑泽明推崇备至,来做翻译,再合适不过。
乔治-卢卡斯介绍沈冲投资的这部电影,是黑泽明的《影武者》,他听过这部电影的大名,但没看过,一来太长了,180分钟,二来他对日本电影没有太多兴趣。
乔治-卢卡斯是著名的黑泽明脑残粉,不仅在《星球大战》里用了很多镜头致敬,还在今年年初,和弗朗西斯-科波拉一起,千里迢迢的飞到日本,专门拜见黑泽明。
两人在好莱坞春风得意,炙手可热,到了日本之后,却发现他们的偶像黑泽明却处在人生的最低谷。
《罗生门》和《七武士》等影片,让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获得了巨大的声望,然而就好像张艺谋拍《红高粱》之后一样,在日本国内,媒体纷纷指责他刻意讨好西方电影观众,加之其性格强势,在片场唯我独尊,专横独断,得罪了很多人,,所以1970年,黑泽明拍了一部票房口碑双双惨败的电影之后,再也找不到拍电影的资金了。
为了拍电影,黑泽明穿越冷战的铁幕,接受了苏联的邀请,跑去西伯利亚拍了一部名叫《德尔苏-乌扎拉》的俄语片,并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即使如此,日本国内还是没人愿意投资给他拍电影,黑泽明窘迫之下,甚至开始接拍酒类广告,一代电影大师沦落到这种地步,真是令人唏嘘。
卢卡斯和科波拉去拜会他的时候,黑泽明展示了自己用4年时间手绘的200多幅《影武者》分镜头画,把两位死忠粉丝看的泪流满面,于是积极奔走,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为偶像筹集资金。
可惜这两位也是大忙人,卢卡斯要拍《星球大战2》,科波拉要拍《现代启示录》,黑泽明的胃口又太大,资金筹集的不怎么顺利,《影武者》只好拍拍停停的。
沈冲一副年少多金的样子,又是东方人,乔治-卢卡斯自然而然的向他推销黑泽明和《影武者》。
听完卢卡斯的介绍后,沈冲立马就答应了投资,他不是为了《影武者》——虽然这是一部经典电影,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
他准备在《影武者》拍摄结束后,把黑泽明这尊大神忽悠去香港。
香港全靠低成本小制作影片打天下,充斥着色情暴力血腥等低俗内容,既没有让世界瞩目的经典名片,也没有令人敬仰的电影大师,声望太低,不受国际主流电影市场的待见。
以黑泽明的国际声望和影坛地位,如果他到了香港,就好比梅西加盟了恒大一样,必然会造成轰动,提高香港电影在国际电影界的关注度,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行业都有促进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