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章 学术性成果-《逆流之我是学霸》
第(2/3)页
【k.p.李,w.t.伍德盖特。】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纽约市。】
【摘要:既然光和x射线等电磁波具有粒子性,那么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在《物质波》一文中,我们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即与运动粒子相联系的物质波的波长为:λ=h/p=h/mv。为了验证物质波假说,我们设计了‘镍晶体被电子衍射实验’。通过此实验,我们证明了物质波的成立性。本文将详细介绍镍晶体被电子衍射实验的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正文:……】
正如伍德盖特教授曾经所言,两个人就可以做学术研究型的物理实验了。这个年代的物理论文的作者数量通过不会超过两人。
如果团队成员数量超过两人,比如说伍德盖特团队,那么k.p.李,w.t.伍德盖特的名字出现在作者栏,艾伦、马克的名字看情况出现在论文结尾的备注栏。
客观的说,k.p.李,w.t.伍德盖特提出实验设计,张罗实验资金与设备,这两人是镍晶体被电子衍射实验的核心人物。艾伦、马克当然也为此实验做了一定贡献,所以艾伦、马克的名字将在论文结尾被简单提及。
与充满奇思妙想的革命性文章《物质波》相比,《镍晶体被电子衍射实验》略显干燥。
《镍晶体被电子衍射实验》其实就是以大量实验数据和处理之后的数据曲线堆砌而成的一篇文章。
但不得不承认,罗列真实可信的实验数据的文章,较之天马行空的理论假说型文章,更容易让人们接受,也更容易让人们以同样的方式或者类似的方式去验证。
李康平抛开一切杂务,在公寓里专心致志的撰写《镍晶体被电子衍射实验》。
论文写了一半,李康平收到了爱因斯坦的来信。
“李先生,我早已收到你关于《物质波》的信件,我满意你的回答,我会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推广《物质波》。”
“另外,我喜欢《受激发射》,已要求《物理学年鉴》全文发表。”
“当你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坐在邮轮上,这次航行的目的地是日本和中国。”
“我认识一些中国朋友,比如说夏先生、蔡先生和你。”
“应夏先生和蔡先生的邀请,我会在你们国家的北京大学呆一段时间。”
“真希望能与你见面,在北京,或者在其他城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