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为中山卖粮-《战国改革家》
第(2/3)页
赵兴就悄悄的提议:“现在代郡的价格也是400钱,因为百姓收入高了,所以百姓们就有了余钱购买其他的物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我们何不就近将余粮卖到代郡呢。”
代郡现在推行的是赵兴的高价储粮的政策。这个政策的目的有两个,一个就是为未来的灭国战争做粮食储备。绝对不能让历史中出现的那样,赵雍灭中山,结果因为粮食不足,最终半途而废。而赵国多山,一直粮食不足,在长平之战之后,面对强秦的灭国战争,最终不得不出手,向齐国求援借粮。
但当时的齐国国王,因为目光短浅,怕得罪秦国引火烧身,采取绥靖政策,而拒绝了借粮给赵,结果赵国因为粮食而灭亡。
还有一点,就是从经济上考虑,过低的粮食价格,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为了带动手工作坊的发展,改善民生,所以赵兴特意,将自己辖区内的粮食价格提高了一百钱,接着就带动了整个赵国的粮食价格上涨。虽然短时间内,赵兴需要给与补贴,似乎很不划算,也遭到了各级官吏的反对。
但经过两年的运作之后,在工商业上的税收,大大的多于拿出去的补贴,这种在古代人看来的莫名其妙的经济运作,根本不懂,但他们为政府财政收入的猛增而欢欣鼓舞。
其实这个官吏也知道这个状况,但苦笑无奈:“一个倒马关,掐住了我们向北方输送粮食的通道,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可奈何啊。”
赵兴微微一笑:“我倒是有门路将这里多余的粮食转卖到代郡,最终是草原,但赵和中山双方一直处在敌对的立场上,我恐怕不能这么做,可惜,可惜啊。”
这个官吏眼前一亮:“如果先生能将中山国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贩卖到代郡或者草原去,这对中山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先生既然能,我可以向太子申请,悄悄的准许你这么做。”
赵兴立刻拿出有担当的气概:“只要太子悄悄的允许,我就以每斛三百七十钱的价格,收购中山百姓手中的余粮。而只要百姓手中有了钱,他们就可以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这是太子的仁政啊。”
能实行仁政,这是太子最乐于做的,所以就欣然同意赵兴的提议,准许他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
这个官吏,第一时间就赵兴的想法报告给了太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