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新顺1730》


    第(2/3)页

    几处要地的筑城已经完成,依靠迁徙过去的人口组成的汉城,配上棱堡体系、大炮和燧发枪刺刀,就算没有这一场天花,准噶尔部也没有反抗的能力了。

    而且分成小部族之后,谁反抗谁就死,草场部众归别人。

    鼓励检举、鼓励揭发。

    分化瓦解,干得好进京过好日子,干得不好在这里放羊苦哈哈。

    若有反叛,大顺出炮兵和步兵,其余部族出骑兵。打赢了瓜分草场、人口。

    一套组合拳下去,有反抗之心的也要掂量掂量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其实对大顺没有任何的威胁能力。

    历史上,俄国在确定西进之后,策动了准噶尔的达瓦齐·绰罗斯等人叛乱;得到了奥斯曼首都突发大火烧了两天一夜的消息、以及埃及和巴格达爆发大规模反土起义;得知萨菲波斯被摧毁后的阿夫沙尔王朝陷入内乱,藩镇征战不休。

    确保没有后顾之忧,这才最终坚定了西进的决心。

    而现在,大顺对西域的统治逐渐稳固。

    这些年大顺的皇帝还是挺有钱的,一方面有蒙古贸易的收益、一方面还有日本贸易的收入,这些内帑的收入可以使劲儿砸钱。

    砸钱砸出来的二十万移民和西域七城,以及二十多个棱堡锁链,都是最终签订了西北界约的重要筹码。

    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便有外部环境和欧洲战局的优势,若没有内部统治的安稳,这个界约也不是那么好签的。

    同时贝斯图耶夫对大顺这些年一贯的“善于抓住机会”的做法,也颇有畏惧。

    对大顺开战毫无意义不说,反倒是有可能连毛皮贸易、大黄贸易都毁了。这可都是俄国重要的国库收入。

    此外,贝斯图耶夫严重怀疑,连政变都能搞成一条龙服务的刘钰,不可能不利用土尔扈特部。

    三人既然都同意,对华宣战是不可接受的,那么整体的基调也就定了下来。

    三个人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结论却是一致的。

    贝斯图耶夫总结了一下后,提出了一个看法。

    “女皇陛下,我们和大顺之间没有信任,而我们西进和他们南下,就是我们之间信任的基础。”

    “我们之间互相信任,我们才能西进、他们才能南下。”

    “而反过来,他们南下、我们西进,才能促成这种信任。”

    “但现在,这种信任的主动权,在大顺的手中。我们应该力主促成他们首先向我们展现诚意。”

    “他们可以随时促成土耳其、瑞典、法国、中国同盟。也可以随时煽动土尔扈特部的叛乱。但我们却没有办法采取相应的反制。”

    “他既然希望我们西进,那么他们应该首先展示出诚意。我当然支持西进,但现在不得不考虑东方那个强大的帝国的态度。”

    汉尼拔、伊丽莎白对此也都认同,主要就是刘钰之前对俄国搞得外交欺诈太多了。

    最开始的中法同盟、然后又送瑞典战俘回去,可以说大顺在俄国人眼里,真的是毫无诚意可言。

    如贝斯图耶夫所言,大顺把控着主动权。所谓诚意,就是大顺应该做出南下的举动,率先表达对俄国的信任。

    或者……在会谈的时候,由俄国这边旁敲侧击一下,点一点刘钰,稍微提一嘴南下的事,看看刘钰对此是什么态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