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结伴同行-《和家欢喜》
第(2/3)页
赵恒目光随之望去,眉头不由越皱越紧。不等他开口,沈玉潇轻飘飘的说到:“今年汉水的水位比往年矮了足有丈深。”
的确,这点赵恒也是发现的,正因为水位矮了,所以船舶走在江中,怕靠边会触礁搁浅。
“汉水源起博格特朗群山,靠的是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如今也这般情景,杨公子可想过别的地方?”问出这一句,沈玉潇似乎并不需要赵恒回答接着道:“前唐粮食产出主要靠山东河北河南一代,河北有黄河,河南有淮水,而兖州,青州,魏州,幽州乃粮产大地,今年怕是要闹旱灾了。”
说完一脸惋惜的看了眼远方,沈晋西适时的安静下来,赵恒则是难以置信的看着沈玉潇,很难想象,这话居然从一个闺中女子口中说出。
“去年入冬以来,雨水稀少即便北方也月不见雪。可这是天灾,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赵恒想引诱沈玉潇继续说下去,话刚出口就被在场几人洞悉了。
沈晋西虽然恼怒,瞧着沈玉潇没在意便也忍住了。
“幽州以北有桑干河,魏州以南有济水。如果能从中修一条渠道,可缓解旱情。”沈玉潇轻轻的说着,几句话却直直撞进赵恒的心中。
沈玉潇提到旱灾时,他便想到这里,可是修渠谈何容易,所以想到就被他否决了,若要修好渠道,连通两条水域,怕没个几年是完成不了的。到时候旱灾没缓解,还劳民伤财。
“此法先不说效果,首先耗费的时间就是当地老百姓承担不起的。”
“那是修渠的方法不对。”沈玉潇看着赵恒,本就容貌清秀,微笑起来不觉让人眼前一亮。
赵恒平复下心情,这才对上沈玉潇的双眼,刚刚竟有一瞬的失神,让他很是恼火。“哦,不知沈小姐又有何妙计?”
“妙计倒是谈不上,不过是粗鄙的想法罢了。这里风大,杨公子何不进去再谈。”沈玉潇说完直接转身回了船舱。
沈晋西看了赵恒一眼,很显然让他放下成见并不容易。水华和天华早就跟了上去,连沈晋西这个少爷都没搭理。
赵恒的随从看着这帮人的态度,顿时替自己主子感到不满,刚要开口,被赵恒一个手势止住。
看着沈玉潇离开的背影,只是微微頓足便跟了进去。
只见沈玉潇停在一张桌子上,上面摆着一根一米长的麻绳,看见赵恒走进来,沈玉潇笑着问到:“杨公子觉得这条麻绳需要烧多久?”
看着麻绳的长度,若是摆在桌上烧的话,进度不会太快,估摸了一下,赵恒开口:“半个时辰。”
沈玉潇也不说话,接过水华手中的火折子,开始点麻绳的一端。一端点燃,马上又去点另一端,然后点麻绳的中间,再点剩下两段麻绳的中间。如此将麻绳分成十几段,没半刻钟就烧完了整根麻绳。
一边动作时,一边说着与此无关的话,却是字字砸在赵恒的心里:“成德,卢龙,横海,魏博。”
这是桑干河与济水最适合凿渠之地驻扎的四大节度使。北方战乱平息多年,但兵马却并未调走,一时间所有征北大军的兵马全数闲置在这几地处。若用兵去开凿渠道,既不扰民,还能防止兵马久不操练倦怠。而且按照沈玉潇刚刚烧麻绳的方法,分多段开凿,只要数月便可完工。到时候刚好赶上下一季粮食播种,也能避过旱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