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太子赵愭-《宋仕妖娆》


    第(3/3)页

    这边让汤思退的左相位置越坚定,无可动摇。

    不仅洪适、诸葛瑾我表态支持赵愭,原本支持赵惇的人中,倏然间风向大转,竟有大部分上奏支持邓王赵愭为储君。

    这下局势瞬间明朗。

    支持赵恺和赵惇的人不做声,立赵愭的声音如浪潮一般席卷临安朝堂。

    历史被阴差阳错的拉回正轨。

    乾道元年,赵昚终于昭告天下,立大皇子赵愭为太子。

    赵愭立为皇太子,赵愭的妻子广国夫人钱氏册封为太子妃。

    官家又诏令增加东宫侍卫人员,太子赵愭谦让,上奏曰国力正需臣子尽心,作为储君,当为父皇分忧,愿意捐献每月应领杂物。

    赵昚降旨赞赏,并表示同意。

    于是乾道元年,大宋的东宫之中,迎来了太子赵愭。

    历史的洪流,冲破了李凤梧这枚小人物带来的影响,强硬的将轨道拉回原来的轨迹上。

    纵然第二次宋金大战,大宋惨胜,赵昚从一蹶不振改为雄心壮志绸缪江山北归,但依然没有改变乾道元年立储的节点。

    纵然赵惇和赵恺都有巨大的机会,但依然未能成功。

    长皇子赵愭依然为皇太子。

    历史的车轮如洪流,碾过了蝴蝶的翅膀。

    然而尽管如此,东宫的赵愭也只高兴了半个月不到,就在张杓的建议下,平复内心的骚动,重新投入到争夺天下的斗争中。

    一日不登基,太子也不保险。

    而恭王赵惇在柳子承、皇甫坦的辅助下,也没有气馁,反而越充满斗志,只要有机会,将要让赵愭成为废太子。

    庆郡王赵恺在临安侍候了官家,直到身体完全痊愈后,才无怨无悔的回到襄阳光化军重整军备。

    仿佛根本没生赵愭入主东宫的事情一般。

    赵昚还是那个赵昚。

    赵愭也还是那个赵愭,只是多了个太子的头衔而已。

    赵惇也还是那个赵惇。

    只是心里大概失去了一些心气。

    而赵恺,在临去光化军的前一夜里,收到了梧桐公社管家杜仲卿转交李凤梧留给他的密信后,仰天叹了口气,想起了这些日子孝敬父皇膝下时,父皇看自己的愧疚眼神。

    旋即目光并不坚毅的说了句,“卿之苦心,孤知矣,此心定然不负,必心力尽抒边疆军备而树名,细末铸深基,效勾践而待良时。”

    赵恺不再是当初的赵恺。

    大宋还是那个大宋。(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