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魏家千金出西辽-《宋仕妖娆》
第(2/3)页
当然,王淮最终能成为相公,也因他是赵惇老师的缘故。
而庆王府直讲范恪礼在历史上籍籍无名,显然不是因为无才,只是因为赵恺没能登上皇位而已。
正如史浩。
如果不是赵昚登基为帝,历史又怎记得他。
李凤梧看着赵恺,“关键是你,愿意去么,可要想清楚,开弓没有回头箭,赢了还好,若是败了,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
赵恺哈哈大笑,“守疆复土,本就是我赵家儿郎分内事,何惧之有。”
天子守国门。
我赵恺虽然只是个皇子,可也愿意为了大宋疆土,死守在国门上。
李凤梧感慨万千。
历史上的赵恺是个仁厚之人,在建康经过自己点拨之后,仁厚风气去了不少,多了三分锐气,让人很是欣慰。
如此,才能让赵昚所喜。
进取的君主怎会选择仁厚的皇子立储来守成。
如此,那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李凤梧最后说了一句,“边关要不了多久就要起兵事,你自己去争取机会,嗯,当然,恐怕我也要被外放了。”
想了想又道:“近期得想办法把王之望从江淮宣抚使这个位置上赶下来,另换他人。”
赵惇同意,“善。”
王之望是汤思退的人,要想守住两淮防线,就得将这人赶出建康,让主战派大臣守备两淮兵事,如此才能有一线机会。
毕竟金人南下势必要渡江,若无主和派将领一触即溃,哪怕是平庸的将领,也很可能将两淮防线守住,不让金人战马渡江。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李凤梧和赵恺会很忙。
要说服的人不少,其中有陈俊卿、蒋芾,而最重要的一个人是右相、枢密使洪适。
如今大宋能掣肘汤思退的,唯有他。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李显忠。
虽然隆兴北伐李显忠最后在符离大败,但此人并非庸才,起用他来守护江淮防线,不妄进取只图守成的话,应该足以胜任。
关于这些细节,李凤梧和赵恺足足交流了一个多时辰。
最后,在离开时候,赵恺抛开了家国大事,饶有趣味的道:“你和魏家千金的事情我已经知晓,要不要我助你一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