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航母对决(中)-《万岁约阿希姆》


    第(2/3)页

    板寸头拍拍他的臂膀:“走吧!去喝杯汽水,吃块蛋糕,好好休整一下,后面肯定还有很多出击任务,今天可是最关键的一天。”

    岛式舰桥的指挥室里,舰长斯蒂芬-科尔曼上校正透过方形舷窗注视着飞行甲板。就战果而言,同盟国舰队对敌人的第一波空袭可说是大获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稳操胜券了。由于敌人的地面部队已基本占据了特塞尔岛,并在岛上建立了野战机场,这场战役的形势变得非常微妙,一个意外的损失就可能改变当前的局面。

    阿尔斯特级是爱尔兰设计建造的所谓标准型航母,在德国海军被称为同盟者级,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各订造了一艘,也即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号和奥匈帝国的“特格特霍夫”号,奥斯曼海军原本计划订购两艘,但埃及起义、北高加索冲突以及波斯战乱令奥斯曼帝*费激增,于是这一计划被无限期退出。标准型舰艇最大的优势就是简单实用,同盟者级和阿尔斯特级的建造成本仅为齐柏林级的一半左右,而且随着战争大幕的开启,德国和爱尔兰已经开始了中型航母的流水线生产,只消八到九个月就能够建造出第一批由爱尔兰建造六艘,德国建造十二艘。

    简单实用的另一面是它的易损性,“阿尔斯特”号是阿尔斯特级和同盟者级的原型舰,标准排水量只有20350吨,防护水平与标准军礼级重巡洋舰相当,在运气稍差的情况下,一条鱼雷或几枚航空炸弹就可能将其送入海底。半小时之前,同盟国舰队受到美英飞机的攻击,一枚中型航空炸弹落在了“阿尔斯特”号左舷近旁,当即炸穿了它水线下方两米处的装甲,造成一个油舱和两个水密舱发生渗漏,这虽然属于轻微伤,但暴露出了这艘航母在防护方面的不足。若落在近舷处的不是一枚中型航弹而是一枚两百公斤以上的重型炸弹,或是挨上一发直接命中,情况又当如何?

    “长官,齐柏林号发出指令,第三批飞机30分钟后开始集结,40分钟后编队出发,各舰不得延误。”

    听了参谋官的通报,科尔曼上校很淡定地回应道:“知道了。”

    相较于造价昂贵的主力航母,阿尔斯特级和同盟者级简单却不简陋,它们配备两台常规升降机和一台备用升降机,机库和飞行甲板的设计非常合理,所以能够以区区两万余吨的排水量搭载4个舰载机中队,并以较快的速度完成舰载机的起飞和收回。眼下第一波出击的舰载机已降落了半数,余下飞机只要不在中途耽搁,十分钟内便可完成全部回收工作,然后将返航飞机送回机库,把整装待发的第三批战机送上甲板,时间刚好够用。

    第一个攻击波次,为了能狠狠打击敌方航母编队,同盟国舰队遣上了全部舰载机的近六成,之后的第二个攻击波次,他们又派出了84架舰载机进行补刀,所以第三个攻击波次出击的舰载机只有68架,平均每艘航母派出一个中队。此时5点刚过,天黑前至少还来得及再出动一个波次,而那很可能是决定战役胜负的一场战斗。

    过了差不多一杯咖啡的时间,参加第一波空袭并安全返回的飞行员们被召集到“阿尔斯特”号的作战会议室。在此之前,有关敌方舰队的情报大多是由亚速尔群岛驻军部队提供,而且主要是文字描述,只有贝恩克上将的旗舰在战斗发起之前得到了驻军司令部派遣飞机递送来的航拍照片等较为直观的资料,这些宝贵的资源来不及分享给每一艘航空母舰的参战飞行员们,而且敌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飞行员们面对的是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好在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经历了第一轮空袭,返航飞机带回了大量的航拍胶片,中队长们也对战场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录,这些都是制定后续行动方案的重要参考。

    “据亚速尔群岛驻军部队确认,敌人初期共有八艘航空母舰,一艘被击沉,另有六艘先后受创,而我们在攻击中发现敌方航母五艘,重创了其中两艘,我刚刚去暗室看了胶片,它们短时间内恢复战斗力的可能性较小,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要重点攻击余下的三艘航空母舰,一艘美国海军的约克城级,两艘英国海军的光辉级。”

    “阿尔斯特”号的航空作战指挥官是刚满四十岁的德里克少校,这位意气风发的军官梳着整齐的二八发,仪容衣装打理得一丝不苟,在他背后是一块贴着舱壁的黑板,黑板上用粉笔标示出了敌舰队的分布情况,三艘航空母舰被单独圈注出来。

    “这两艘光辉级航空母舰,外形跟我们的齐柏林级有些相似,它们的特点是航速非常快,自卫火力非常强,鱼雷机很难对它们构成威胁,所以我们的计划是利用鱼雷机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布伦南上尉带一队俯冲轰炸机攻击靠北的这艘,奥布莱恩上尉带另一队攻击靠南这艘。由于敌人的航母和护航战舰配备了大量防空枪炮,建议你们将投弹高度控制在200米以上,否则的话,拉起的时候很容易被敌人击中。至于战斗机中队,如果你们抵达敌方舰队上空的时候没有遭到敌机的强烈抵抗,而敌人航母甲板上有停放飞机,准许你们进行低空扫射,拉起的时候千万注意避开敌人的密集火力……”

    作战部署正在进行中,会议室门口突然出现了舰长科尔曼上校的身影,飞行员们齐齐起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