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利益交织的世界-《万岁约阿希姆》

    “……通过官方的走私渠道,将至少四门斯柯达制造的巨型攻城炮和十门克虏伯超重型榴弹炮运到了爱尔兰,再经由铁路秘密转运到距离北部的军事基地。可想而知,在军事进攻发起之前,这些威力惊人的火炮将出现在贝尔法斯特的守军防线面前,用不计成本的猛烈炮击摧垮矗立在地面上的任何工事……署名温斯顿-丘吉尔,哼哼哼!”

    明窗净几的办公室里,夏树将一份印有最新日期的报纸丢在桌上,这篇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并没有让他感到恼火,相反,他的冷笑充满轻蔑之意。

    之前德国皇储造访爱尔兰,确与夏树商讨过租借重型攻城武器的问题,只要爱尔兰保证对贝尔法斯特发动军事进攻,德国可以安排将这些大炮以及弹药运来爱尔兰,并有技术维护和操作人员随行,而且所有这些都是完全免费的。德国高层之所以希望爱尔兰对英开战,是因为俄国退出战争已成定局,区区小日本难以兴风作浪,同盟国阵营站在了胜利者的舞台上,但由于种种关系,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完全转化成为政治外交上的胜。

    很显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复仇历程给了德国高层一个深刻的教训。当年普法战争结束时,德国人给了法国一个自以为苛刻的条约,没想到法国人勒紧裤带,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还清了战争赔款,德*队只好从法国撤军。法国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重新回到了顶级强国之列,并且联合英俄给德国制造了一个战略包围圈,使得德国在大战爆发时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在军事上,德国把英法俄三国揍得面目全非,但是在外交上,伦敦停战条约的签署不失为英国人的一场胜利,而且在美国的给力支持下,英*事力量的恢复速度要比昔日的法国快得多既然美英之间的勾结已经成为了同盟国阵营当下的心头大患,在德国的御前军事会议上,陆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大都赞同先发制人,找机会把英国这份相当不安分的邻居给狠狠修理一顿,彻底消除它对德意志帝国的战略威胁。

    可是,没有哪个国家甘愿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成为他国的炮灰,如今的夏树首先是爱尔兰王国的统治者,然后才是霍亨索伦皇族成员。回顾历史,昔日的瑞典王位候选人贝纳多特曾是拿破仑的得力干将,在成为瑞典储君之后,他果断调转枪口,成为了反法联盟的一面旗帜,亲手将拿破仑帝国推向了毁灭的深渊。夏树不必做得这么决绝,他以巧妙而又明确无误的方式告诉来访的德国储君,爱尔兰会想方设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贝尔法斯特争端,而德国彻底摆平英国的想法虽然正确,却有很大的可能促使欧洲之外的军事强国抱成一团,共同对抗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帝国。

    对于德国将领们的好战思维,威廉皇储本来就不甚赞同,无奈德皇威廉二世野心勃勃地想要成为欧洲独一无二的领袖,只好带着这份使命来到爱尔兰。在于夏树进行了几番深谈之后,他愈加坚定了“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路,趁着有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共同分担战争恶名,先消化军事胜利和停战条约带来的丰硕果实,使国民休养生息、军队养精蓄锐,再谋更高层次的战略宏图。

    而为了误导英国人对贝尔法斯特争端的形势判断,夏树与威廉皇储商定,通过双面间谍给英国提供一些假情报,让他们觉得爱尔兰军队有着强大的攻坚能力。

    9月14日,威廉皇储尚在归国途中,德、俄、奥、土等国代表在塔林签署了全面停战协定。根据这份协定,俄国失去了第聂伯-顿涅茨河以南、高加索山脉南麓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领土,立陶宛、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区域沦为德占区,素有东欧粮仓之称的乌克兰被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瓜分殆尽,阿塞拜疆落入奥斯曼土耳其之手,盛产石油的巴库成为国际自由区,由德奥土保意俄六国共享开采权。在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之后,沙俄帝国保住了岌岌可危的皇权,部署在前线的大批军队调回国内镇压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德俄之间还签署了一项秘密军事协定,两国将在远东地区联手对付野心勃勃的日本。

    停战协定一经生效,持续燃烧了395天的欧洲战火终于熄灭,大战过后,欧洲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意志帝国的实际控制区东起第聂伯河畔,西至比斯开湾,北到法罗群岛,南抵克里米亚,黑鹰旗下的土地面积占到了整个欧洲的三分之一,自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称霸欧洲以来,还从未有哪个国家达到过这样的高度。除此之外,霍亨索伦王朝还统治着非洲、西亚的广袤殖民领地,成为了继大英帝国之后的又一个“日不落帝国”。

    随着塔林协定的签署,主动向同盟国阵营伸出橄榄枝的日本顿时成了不折不扣的笑料,在柏林举行的停战谈判虽未经任何一方宣布破裂,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停滞的状态,因为德奥等国重新开出了日本人无法接受的停战条件。一旦失去了在中国和朝鲜获取的所有特权,本土资源格外贫瘠的日本将从一个新兴强国退回到19世纪后期的状态,用不了多久,既有的舰队也会变成过时的废物。

    但日本终究是远在地球那一端的国家,俄国人劳师远征的深刻教训还历历在目,威廉二世和他的政府并没有真正考虑过要派遣一支庞大的军队开赴东方,甚至因为忌惮日本的军事力量,德国迟迟没有从英国手里正式接管香港、新加坡这两块无价之宝,而抵达波斯湾的德国远征部队摆出也是谨慎防御的姿态……

    有人说,外交场合的精彩纷呈不亚于任何一部谍战剧,这话不假。俄国退出战线仅仅数日,在柏林的日本代表团一反常态地强硬起来,他们威胁说,如果双方继续处在战争状态,那么日本舰队将考虑出兵占领法理上已经成为德国保护领地的香港和新加坡,日本海军的水面袭击舰还可能出现在南印度洋甚至是大西洋。

    自信爆棚的同盟国外交代表们如何能够忍受一个亚洲国家的外交威胁,他们愤然离席,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几乎就此破裂。当天晚些时候,德国首相冯-贝特曼在官邸约见了日本首席谈判代表,两人进行了一番长达近两个小时的交谈,这次谈话挽救了近乎流产的停战谈判。日本人心里清楚,美国和英国承诺的援助虽然能够让日本的军事力量更上一个台阶,但以日本一国之力对抗横跨欧亚的同盟国阵营还是太过吃力,与其被美英推到前面当炮灰,不如在两大势力之间灵活周旋,最大限度地谋求自身利益。

    10月5日,塔林停战协定签署后三个星期,以趁火打劫心态卷入这场大战的日本如愿脱身,这个最后退出战争的国家为迟到的和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日本政府从德国人手里夺取的全部殖民地和保护领地悉数奉还,并向德奥两国支付折合4500万帝国马克的战争赔偿。比起同盟国政客们先前酝酿的严厉惩罚,日本只需要为自己在1914年夏天的错误冒险付出很小的代价,以至于在日本国内,许多人都为这次躲过一劫感到庆幸,殊不知这次侥幸终将让他们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随着大战烽烟的熄灭,失望的英国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回到爱尔兰问题上。经过时间的消磨,英国普通民众看待爱尔兰独立的情绪出现了明显的缓和迹象。籍由爱尔兰方面的一再努力,存在深刻隔阂的英爱两国终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而英国政府也派出有着仇法亲德倾向的艾森勋爵担任驻爱尔兰王国外交大使,似乎是在向爱尔兰释放和解信号。可在这种具有迷惑力的和平表象背后,双方围绕贝尔法斯特争端龇牙咧齿、互不相让。英国一面秘密扩建航空部队,并借美国之力研制装备履带战车,一面蓄意制造舆论,由诸如前任海军大臣丘吉尔、前任外交大臣格雷这样的号手通过报刊媒体大声疾呼,提醒人们注意爱尔兰人准备利用贝尔法斯特争端将英国拖回战争深渊的险恶阴谋。

    正如夏树亲阅的这份报纸,丘吉尔在文章中言之凿凿地指出,爱尔兰政府在某些欧陆强国的授意下绕开伦敦停战条约的限制,秘密进行着进攻贝尔法斯特地区的军事准备爱尔兰陆军的精锐部队正日复一日地演练着攻坚战术,海军舰艇的训练磨合程度日益加深,航空部队的规模几乎每个月翻一番,现在,爱尔兰得到了那些曾在列日和凡尔登大显身手的重型攻城火炮,照此下去,不出三个月,爱尔兰军队必会对贝尔法斯特动手。

    三个月,这确实是夏树设想用来解决贝尔法斯特争端的期限,只不过按下时间表的时点是在一个多月前的塔林停战条约签署日,也就是说,他计划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名正言顺地戴上爱尔兰的王冠。然而以英国政客们的老辣,想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夏树心里没有十足把握。他思索良久,转身看了看放在桌边的烫金邀请函,眼前再一次浮现出那张清秀俊美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