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你惹事你摆平-《时空斗甲行》


    第(2/3)页

    两人带着几个机器人,直接从四合院地下光门?    回到了上海。

    其实在北京没有过几天?    就又回到上海,远东百货内部的人都没有察觉变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张浩神出鬼没的,经常几个月不在?    突然又出现了?    大家都习惯了。

    洪光出了光门,就出门了,他的狐朋狗友极多,身边有一群帮闲和白相人,这群人之所以如此喜欢和洪光一起?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家伙有钱?    还特别舍得花钱,问他借钱的人极多?    而洪光也愿意借。

    当然,洪光是有规矩的?    借三五个大洋?    没问题?    借十个以上大洋,那就要借条了。第一次借,都会给,第二次也会给,第三次借,就有了先决条件,前两次的还了,继续借,没还就不会再借。

    这个规矩不是洪光自己立下的,而是张浩帮他立下的,借钱也是一个大坑,以洪光的脾气,八万十万大洋,他能毫不犹豫的借出去,眉头都不带皱的,他是大少爷,好一个面子,别人吹捧几句,经常就会得意忘形。

    这个时代有多坑,张浩实在太清楚了,以洪光这种大肥羊,在这个时代,会被人玩死。

    有张浩定规矩,有机器人把关,洪光用钱,而钱在机器人手里,小钱不断,大钱没有,用大钱要申请,就让洪光绝了挥霍的可能,不是张浩吝啬,这钱都是洪光自己的,他是不愿意让洪光吃亏。当然,洪光到目前为止,没有吃亏的概念。

    因为钱来得太容易了,而且他从来没有平民思维,希望能够存多点钱,他对钱的态度,那只是一种金属,但凡是金属,那就是矿。

    借点金属,算个毛线?

    上海也无趣,张浩在上海停留了三天,就回到张园去了。

    这次张浩带了很多纸墨笔砚,都是清代产品,还有一幅范宽的画,和两锭明代的墨,其他小玩意都打包带回来,其中包括很多小把件。

    这次还买了不少善本书籍,打包后放在了仓库里。

    在清末其实没有多少收获,除了收购一些古董,真正在清末赚钱的那些工厂和远东百货,赚到的钱财,张浩是不会带回来的,基本上都用在本土——那个时代,能够给穷人一份工作,就是大慈悲了。

    张浩的做法,尽量给人一份工作,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薪资,对于那个时代,张浩其实是绝望的。

    他心里明白,并不是国人不行,而是教育不行,文盲太多,宗族思想深入人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