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6章 触之即死-《少帝成长计划》


    第(2/3)页

    既然错了,那自然要‘引咎’退出朝堂,脾性刚烈一点的,或许就是‘羞愧自尽’;脸皮厚一点的,也起码要告老还乡。

    如果丞相是对的,那就意味着,天子是错的!

    这种事发生在汉室,绝对不亚于政治地震!

    ——生而神圣的刘氏天子,怎么可能是‘错’的呢?

    必然是丞相苛责陛下,不用心辅佐!

    所以实际上,只要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被摆上台面,那相权,就必然会落败。

    ——丞相和天子要分个对错,天子又默认不可能有错,那结局,可不就是‘丞相是错的’?

    政治错误,在后世或许只意味着前途尽丧,但在汉室,却意味着政治生命,甚至生理生命的终结。

    如历史上,于武帝一朝先后因罪而死的七位丞相,其中就有三位是‘因罪自杀’。

    而文帝朝的张苍,也在黄龙改元之事后,被文帝刘弘强硬罢相。

    实际上,汉室君权与相权之间争权夺利的结局,从此事上就能一目了然。

    黄龙改元事件,可谓是文帝刘恒皇帝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污点之一。

    除了黄龙改元之事外,历史上的刘恒,就只有饿死淮南厉王刘长一事,足以被称得上污点。

    而无论是历史上的时间点,还是后世人的视角,刘恒在黄龙改元事件中的人设,都是清晰无比:身汉天子的刘恒,真的犯错了···

    ——就连刘恒自己,都隐晦的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将撺掇自己改元的新垣平夷了三族。

    可即便如此,在黄龙改元之事中据理力争,劝谏刘恒不要改元的张苍,也依旧无法避免被罢免,成为汉室第一个被罢免,而非在位老死的丞相。

    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汉室的舆论背景:天子,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有错的···

    哪怕真的有错,天下人都有义务,为天子的错误开脱,甚至替天子背锅!

    如果谁不这么做,那就是不忠!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武帝晚年的一封罪己诏,才能有那般显著得功效:除了感动于武帝诚恳的认错态度之外,天下百姓重新信任汉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于‘替天子分忧(背锅)’的本能,以及‘汉天子不会有错’的潜意识。

    正因为此,汉室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成功压制君权的丞相曹参,才到死都没有把双方的矛盾摆上台面。

    盖因为矛盾一旦摆上台面,身为丞相的曹参就要做好准备:即便是最好的结局,曹参也将失去丞相之位,晚节不保。

    而今日的元朔朝,便将当今刘弘与丞相审食其之间的茅盾,光明正大的摆到了台面之上。

    至于‘在争斗中取得优势’这一丝最后的生机,也在审食其身上失去了可能。

    ——当今刘弘,可不是惠帝刘盈!

    孝惠皇帝在位足足八年,至死都没能将触手伸出未央宫。

    而当今这位,虽然在登基之后的前四年,也同样是泥塑雕像,但在诸吕之乱过后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已经将朝堂,牢牢地把控在了手中!

    想想诸吕之乱后,朝中三公九卿都是谁?

    ——丞相是曲逆候陈平,御史大夫是平阳侯曹窋,太尉是绛侯周勃;

    太仆是汝阴侯夏侯婴,郎中令是曹窋之弟曹岩,内史阳信侯刘揭,少府留侯张不疑,奉常兼宗正刘不疑,卫尉曲成侯虫达,廷尉、典客也都是陈平的嫡系。

    现在?

    三公九卿十二人当中,只有刘不疑依旧是奉常,其余十一个位置,统统换了人!

    这就像在后世,某国总统刚上位,整个行政系统的一到十五号首长便统统换了人。

    任谁看了,都会意味深长的心语一句:新上来的这位,是个狠角色!

    在对枪杆子的掌控上,刘弘地掌控力虽不及祖父刘邦,却也是远超父兄。

    孝惠皇帝前后八年的皇帝生涯,唯一可以依仗的,也就是沛县子弟为班底的南军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