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人形翻译机-《1892之文明远征》
高睿在订正译书和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突然醒悟自己在翻译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对于现在的翻译人员来说要找到与英文对应的华语字词是最大的难点,尤其是一些新的科技词汇更是让人绞尽脑汁,而这对于高睿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哪怕没有对应的华语字词他也可以随口生造出来,这样的翻译效率和准确性即使整个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都无法跟他匹敌。
想到这里他兴奋万分,开始大量搜罗松亭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英文科技书籍,同时给已经回到伦敦的汤普森去电报,拜托他大量购买此类书籍,尤其是各大名校的教材还有跟科技密切相关的报刊杂志,让他通过轮船定期发送到松亭。
汤普森之前已经来过电报向高睿继续订购太极止痛退烧丸,而且还没等到高睿发货他又接连发来几封电报催促,订货量逐次提高,看样子太极止痛退烧丸在伦敦的销售形势非常好。
汤普森收到高睿的电报之后很快就回电一口答应,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还可以加强和高睿的合作关系,何乐而不为。至于费用自然是从货款中扣除,他还能从中再赚一笔。
高睿又从街上招募了几个专门给人写信卖字画为生的落魄文人,让他们专门负责用笔记录,而高睿自己则充当。
高睿开始并没有强迫他们用简体,不过因为是按字付费,所以他们得知高睿允许他们用俗体字之后反倒主动用俗体字,这样高睿干脆把自己整理出来的大约两千个常用简体字表拿出来,反正里面大部分本来就是俗体字,只有少数是他“新创”的简体字。
这几个落魄文人早就没什么节操了,只要能多赚钱,他们巴不得用这些缺笔少划的“错别字”。就像那套标点符号一样,因为每个都能按字算钱,他们用得不知道多开心。
至于高睿口语化的翻译他们更没有任何异议,这比他们之前帮人写信还简单,连稍微动脑子润色一下都不用,反正翻译的这些科技书籍又不是四书五经,他们既看不懂也不关心。
只是高睿以遵从原文和方便插入图表为由要他们从左至右横排书写让他们大为不满,因为这跟他们的固有书写习惯差异太大,导致他们开始的时候错漏百出效率低小,不过在高睿的金钱激励之下他们还是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克服了这一困难,就像高睿让他们用自来水笔取代毛笔一样。
这几个“码字工”并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做工作的巨大意义以及在未来产生的巨大反响,更不会知道他们记录成型的这些书籍未来会给高睿带来多大的名望和财富,他们终究只是“码字工”,赚得是千字百文的辛苦钱。不过他们对目前的收入已经很知足了,而且以极高的热情从日码五千向日码万字进军!
就这样,高睿一人口译,多人负责笔述记录,这家蜗居在高睿住所前院小厢房的翻译社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大量地翻译英文书籍和报刊,而成果则被高睿暂存到自家的私人图书馆里。
而在这个过程中高睿开始编订《英华简明科技词典》,他以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在1872年出版的一本《英华萃林韵府》为蓝本,还参照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自编自用的《华西名目表》。凡是已有并沿用后世的词汇他都照抄,凡是误译或者不详不准的他就订正补充。
《英华简明科技词典》收录了几千条西方科技词汇,从西方科学基础知识到目前最新的科技前沿术语都全面囊括,堪称小型百科词典。这样的巨著正常需要一大批精通华英双语而且熟悉各科知识的饱学之士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完成,而高睿只是一个人在翻译书籍的间隙顺手整理,前后只花费了一个月的功夫就让这本词典成型了。
高睿拿着被他最后审读校正过又重新让“码字工”按当前的书写格式抄录了一遍的词典草稿进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员由华洋两方的学者组成,因为西洋学者不精通华语,华人学者不熟悉英文,所以首先由以傅兰雅为首的西洋学者把外文书籍的意思完全搞懂,然后讲给华人学者听,让他们领会了之后再用华语记述,之后华人学者还要润色,使文章符合文法。
整个翻译过程繁琐无比,让高睿看得都替他们着急。不过高睿丝毫都没有轻视这些推广近代科技的先驱们,这也正是他急着把《英华简明科技词典》搞出来又第一时间拿来送给他们的原因。
傅兰雅一边翻看手里的词典草稿一边听高睿用英文随机讲解着这些词条的含义,他听高睿讲得十分准确,不由得连连点头道:“jeffrey,这本词典太棒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说到这里,他一脸热切地看着高睿道:“不过我们更需要你!你不仅熟知华语和英文,而且知识广博,简直是担当翻译的最佳人选!”
“呵呵,我是个医生,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救命呢,没有这么多时间来承担翻译工作。”高睿断然拒绝道。
他看傅兰雅一脸失望,不忍打击这个难得对华友好而且一心在华传播科学而不是传教的传教士,话锋一转道:“不过我可以抽时间来跟你们交流一下或者承担一些校验的工作,另外我有空也会适当翻译一些书籍,到时候可以拿给你们刊印。”
傅兰雅看高睿松口,狡黠地一笑,趁机说道:“那我们的交流不如就从现在开始,你先给我们讲一下这本《英华简明科技词典》吧,就用华语把这里面的词条逐条讲一讲。虽然你刚才用英语解释得非常准确,不过不知道这里面的华语用得是否准确。我的华人同事们可都是最顶尖的华人学者,正好可以帮你做一次校验。”
高睿算是作茧自缚了,这些华人学者可不好糊弄,他们既好学又较真,那些纯粹根据音译生造的词语还好说,有些词语连高睿自己都并不清楚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翻译,结果被这些能够随口引经据典的华人学者问得瞠目结舌。
高睿只能发挥自己在见识和科技知识方面的优势闪灿莲花地糊弄他们,然后适度地引导他们自行脑补。这一招还挺管用,这些词语毕竟都已经过岁月的洗练,能够传之后世肯定有其道理,所以他们往往都能自己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还不时地夸高睿翻得精当,让高睿哭笑不得,心里直发虚。
……
ps:多谢常兆晓村苏念华春子2737燕长弓观月娅丽纱等朋友的热心打赏,还有朋友们投的推荐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