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点睛-《九州风云录》
第(2/3)页
袁忠打量了两眼连忙说道:“老奴见过小世子殿下,小世子都这般高了啊!”
袁秉德拉着袁承志上前几步,笑着说道:“忠伯可是老了啊!”
袁忠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让殿下见笑了,老奴如今老眼昏花的,不知道还能服侍王上几年了。”
有侍女上前,迎接公主下车,扶着侍女下了马车之后,司马若兰冲着袁忠笑着点了点头。
袁秉德说道:“忠伯,走吧,那些排场都别讲了,咱们入府,我也好些年没见到父王了。”
袁忠笑着说道:“世子,公主,小世子殿下,快请。”
一行人进了相国府。
入了府之后,袁秉德与袁忠在前,袁承志陪着娘亲在后。
袁秉德低声问袁忠:“忠伯,我给父王的信,父王收到了吧!”
袁忠点了点头说道:“王上已经吩咐下来,全凭世子安排。”
袁秉德点了点头说道:“忠伯,那几位您就多费心一下,好生招待一番。”
袁忠低声说道:“世子殿下折煞老奴了,这本就是老奴分内之事。”
袁秉德笑了笑。
袁世信已经接到下人通传,坐在堂中等着袁秉德一行人的到来。
袁秉德入门之后,便见到了端坐在主位的袁世信,站在门前稍等片刻,待爱妻司马若兰,儿子袁承志皆入门之后,袁秉德在前,携妻儿一同上前,对着袁世信行礼。
袁世信站起身来,笑道:“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小承志,快过来,让爷爷好好瞧瞧!”
袁承志看了袁秉德一眼,袁秉德笑着说道:“怎么,几年不见爷爷,还生疏了?”
袁承志吐了个舌头,上前站在袁世信身旁,低声说道:“爷爷,孙儿可想您了。”
袁世信哈哈大笑道:“乖孙儿,爷爷也盼着你们来!”
说完袁世信冲着司马若兰说道:“若兰啊,太后病情渐稳,你莫要太过担心,等我安排一下,你便可入宫去探望太后。”
司马若兰施了一礼说道:“若兰谢谢父王,不知,不知如今相乐可好?”
司马相乐是司马若兰的亲弟弟,虽然她不关心家国大事,可身为长姐的她,还是很想知道弟弟的近况。
司马相乐被废之后,一直在王城之中。
袁世信眉头微蹙,随后大笑道:“若兰你关心弟弟,情有可原,废帝如今人在宫中,并未受过什么委屈,毕竟他是当今圣上的父亲,曾经大晋王朝的天子。你进宫之时,我可以安排你们见上一面。”
司马若兰眼中泛着少许泪水,司马相乐被废一事,她心中饱受煎熬,好在如今坐在龙椅之上的,是她的亲侄子。
袁世信见状心中有些不喜。
大手拍了拍袁承志的肩膀,袁世信笑道:“好孩子,这身子骨不错,课业可有拉下?”
袁承志一挺胸膛说道:“爷爷放心,孙儿读书勤勉,从未懈怠。”
袁世信笑了笑,对着袁秉德使了个眼色。
袁秉德对着司马若兰说道:“兰兰,你也累了,先去休息吧!”
说完他又对着袁承志说道:“承志,去,送你娘亲休息。”
司马若兰给袁世信行了一礼说道:“父王,媳妇儿先行告退!”
袁世信点了点头。
袁承志晃着袁世信的胳膊说道:“爷爷,待会儿孙儿再来陪您。”
袁世信掐了掐袁承志肉乎乎的脸蛋说道:“好,好!”
待二人出了门之后,袁世信一挥手,在门口候着的袁忠将门关上,守在门外。
袁世信背着手问道:“此事你有多大把握?”
袁秉德上前一步低声说道:“父王,若是做了,就是十成。”
袁世信盯着袁秉德,点了点头说道:“不愧是我袁世信的儿子,今后这天下,是你们的天下了,父王老了。”
袁秉德眼中精芒一闪说道:“孩儿保证,父王有坐在龙椅上那一天。”
袁世信笑了笑。
龙椅坐上去还不简单?坐得稳才难。
————————————
响水镇离二龙山约有一日半的路程,过了二龙山之后,还要走上近两日半的路才能抵达下一个镇子。
第一晚,一夜无事。
第二日临近晌午,商队渐渐靠近二龙山。
与黑风岭不同,此时官道一侧是河滩,另一侧是山。
元夕一伸手,车队停了下来。
这是他与张仲谦商量好的,临近晌午,日头正足,他们靠河边休息。
众人赶着马车走下官道,去往河边,而元夕,陈岁岁,则守在官道之上,盯着另一侧的山。
陈岁岁问道:“元大哥,你说他们在里面么?”
元夕点了点头道:“打我们从响水镇出来,只怕就被二龙山的人给盯上了。”
陈岁岁看了看不远处的山头,俯身捡起一块儿石头,抛了过去。
袁来袁去分别带了一帮人埋伏在山林之中,按照他们的计划,要给商队来个前后包抄。
趴在草丛里的袁来皱着眉头,看着拐向河滩的商队。
这大白天的不抓紧赶路,也不是休息的时候啊。
都在这里趴了一个多时辰了,好不容易把目标盼来了,只是这目标好像没有按照设想的那般继续前行。
袁来选的这个位置不是最佳埋伏点,就是为了等商队过去之后,在后面跟上。
袁去带人埋伏在三里开外,那里的位置正合适。
一旁人小声问道:“龙头,要不要告诉那边的龙头一声?看这样子,他们是要在这里歇脚,我们正好在此冲出,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袁来又悄悄看了眼那边,见几辆马车都已走下官道,到了河边,只留两个少年在官道上向着这边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