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文不如武-《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1/3)页

    所谓乱世出英豪,凡是能够在动荡的时代留下名声的,即便是风口上的猪,也不是真正的猪。

    赵匡胤默许王溥在开封府先宣扬一下,探探风气,也让赵德昭怀疑了起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赵匡胤一直到死,也没有给赵德昭封王的呢?

    赵德昭毕竟是他的儿子,皇帝的儿子不封王,这怎么也说不过去。

    难道说,主要还是赵德昭烂泥扶不上墙,所以为了保护赵德昭,故意不给赵光义制造威胁?

    原本的赵德昭一根肠子通到底,性格太直,但也算不上烂泥啊。

    不过这些疑惑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赵匡胤愿意让赵德昭试试。

    而这些事根本不用赵德昭出手,那就显得吃相太难看了。

    今天在坐的,除了他们父子俩,其他人都愿意成为先锋。

    所以议论了半天,这些事似乎跟赵德昭无关。

    事实上也的确无关,明星的一切不都是经纪人给安排的好好的,幕后团队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然后明星只管露脸就好了。

    何况,赵德昭还不需要露脸,他今天的五份试卷已经足以让几人宣传一把的了。

    而他,只需要老老实实学习就好了。

    这个时间不会很长,不会超过四个月,就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跟王氏的婚事盯在十月十八,跟陈氏的婚事定在十月二十二,那时候他就要结婚了。

    何况,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准备杀掉那个王继勋,掀起一股风波。

    第二天开始,王溥每天就开始报道了。

    每天早上,赵德昭习武之后吃早餐,早餐之后就开始上课。

    这种私教没有课本,有的只是一本本的史记。

    师徒两人,或者说翁婿两人也很少动笔,大部分时候都是看一段史记,然后师徒问答。

    赵德昭回答的好,夸奖一番,回答的不对,王溥就开始跟他分析历史大环境,小环境,人物关系,然后分析出历史事件的本质。

    当然,哪怕赵德昭藏拙,大部分时候,依旧回答的没有错误。

    只有一些不熟悉的历史阶段,赵德昭想要多听听,才会故意答错,听王溥讲讲故事。

    而在开封府,关于赵德昭的书法,以及文采之名已经传播了出去。

    每一个看到赵德昭书法原件的大臣,都对这种书法大加赞赏,甚至还掀起了一股学习的风潮。

    对王溥来说,重视的是赵德昭的基础水平,而对大部分人来说,那手书法更吸引眼球。

    期间,许世也来过一次,可是没有捞到跟赵德昭私聊的机会,被王溥夸奖了一番,就乐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他只是一个国子监下属国子学的教令,跟一品大员王溥天差地远。

    现在他出名了,以为人人都知道,皇子赵德昭得到了各个大臣的赞许,主要的功劳就是他的。

    赵匡胤也给他升了职,成了国子学的司业,他现在也是春风得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