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 提点-《红妆名捕》
第(2/3)页
老爷太太还住河家大院,河二爷说要给他们养老送踪,让他们安享清福就成。
对了,昨天河二爷还训斥了太太,说她对老太太不孝,照律例是要关铁笼或戴枷锁游街三日的,吓得太太不敢说话。”
江若宁吃吃笑了起来,“上次他到京城,谎称老太太病了要见我,我看他不懂规矩,又任意妄为,怕他白白毁了,令人将他关到大理寺牢房熟读律例。大燕律例会了,活学活用,立马用来对付他大哥,把家业都夺到他手里。
老太太生前,直夸你们夫妻情深意重,就怕太太把你们一家拆散了,太太那性子,就得有个人管束才行,否则就得生事。她处处说刘氏是花钱买来的,哪里是买来的,人家又没有强逼她娶人,六两银子的彩礼也是她自儿个愿意给的。古大妹原是个多实在的人,就那样没了。”
罗氏道:“是二嫂福薄,他若是再忍忍,现下得多有福气。现在的于氏,连个娘家都没有,好歹二嫂有疼她的母亲、妹子,古家在古井镇上也是上千口的大家族,不怕有人欺了她去。”
穆大小姐这些日子时常过来陪江若宁解闷说话,有时候又陪江若宁逛街,与罗氏、七郡主、尚欢都熟络了,说话也自在了几分,“公主,奉天府那边好像不太平静。”
江若宁微微一笑,“那边早就不平静了。”
奉天府的官商勾结抬高物价,京城一斤上等白米二十三文,奉天府的粮商就能卖出五十文的价儿,同样的猪肉,旁处六十五文一斤,它就能卖一百五十文。有通政司的人将这消息递回了京,皇帝太子早就留意了。
江若宁意味深长地道:“这种多事之秋,青溪县不乱,能维持好物价,便是穆大人,更是他的才干。”
穆大小姐心中暗喜:物价?这是说奉天府那边的事出在物价上?父亲参悟了好些天,也弄不清楚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直知道那边是暗潮汹涌,可又让他摸不着头脑。
江若宁对左右道:“小马翠浅留下服侍,其他下人都退下。”
宫娥们一一退去。
江若宁住的这座院子,是个二进的院子,外头带个外院,专供下人居住,那里住了二十个侍卫,又设有小厨房,自己做食倒也方便。李二太太每日一早就令婆子把一筐筐的新鲜菜蔬送来,由着江若宁的厨娘自己做食,便是江若宁带来的几百侍卫也都在这小厨房里做食。
江若宁低声问道:“七堂妹,李家在奉天府那边可有商铺?都是做什么生意的?”
“我们李家是做布匹、绣坊和成衣生意为主,二房在那边开了两家绣坊,兼卖一些布匹。”
江若宁捧着茶盏,“卖布作绣坊的”她反复沉吟了一阵,“告诉你家二太太,尽快把两家铺子给关了,若能立即将铺子转卖出去也成。”
七郡主惊了一下,当即坐在江若宁身边,“凤歌堂姐,出什么事了?”
“让你去你就去,记住了,这件事不可以张扬,若是坏了奉天府那位办差贵人的事,到时候我想帮你也不敢与朝廷作对。你把我的话,悄悄告诉二太太,你们李家现下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太子要整治官场,准备拿奉天府杀鸡儆猴,他不拿下一批,如何将他的人安置进去。这个时候,你们李家能脱出来保得平安,七堂妹就是最大的功臣。告诉二太太,此事她知晓就成,不得外传。”
七郡主幼时养在敏王府深闺,没见过几个外人,嫁人后,也没怎么接触外界的事,就连主持中馈,打理后宅,都是二太太手把手教的。
七郡主见江若宁说得凝重,不敢多问,出了院子,直往二太太屋里去,细细一说,二太太也吓了一跳,宽慰了七郡主几句,自己想了片刻,又去找李二老爷说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