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人入京已经有些时日了,在吏部报备之后,就去拜访了薛国公等军中故旧,为的就是让其能借着狭乡迁宽乡的由头,留在长安为官,位列于显贵之间。 可他结实的这些旧人,要么已经故去,要么已经老而无用了,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儿,而与东宫沾亲带故者只有长孙顺德一人; 但老长孙是什么人,那是个粗中有细的角色,他已经把儿女都安顿好了,犯不着为了赵士达再担干系,所以就以年迈无用为借口拒婉言谢绝了他。 碰了一鼻子会灰儿后,不得以去找了半休在家的李靖,李靖为人谁都清楚,他是个有恩必报的性格,赵士达曾经在军中救过他一命,现在又求上了门,不为其说上几句这脸面上也不好看。 至于吏部为什么不简拔这位勤勤恳恳的刺史,那就简单了,原因只有两点:其一,赵士达从前与吴、魏两王素有来往,可谓左右逢源,由此可见其人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忠厚老实。 这么多年来,他治下的吴、魏两系官员,互相倾轧的十分严重,且还出过不少的贪官污吏,他这个刺史难免有管教不压的罪过,所以年年的考核仅为中等。 其二,廉政部设立之后,接到过不少检举他贪腐的本子,可都因为证据不足没有达到立案的标准。按照朝廷的典制,这样的官员是不能被提拔的,除非这些事都查清楚了,唐俭就算想提拔他也找不出丝毫的借口。 当官儿的怕什么,怕的就是有争议,官箴带嫌不说,且又与谋反的皇子有过密的联系,没有把他划到吴王一党已经是不错了,还想升官?开什么玩笑! 不过,这个赵某人送礼很有本事,听闻他给魏王-李泰送了一幅王羲之的字,给长孙顺德等人有送了不少野味和家乡的特产,可谓是投其所好,人人皆有所得,让谁都说不出他不好来。 这样的人不可不说精明到了一定的程度,“官”字两张口,人家可是领悟的明明白白,连唐俭都不得不说一个服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