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屁股下面找草了-《贞观皇储李承乾》


    第(1/3)页

    哈林,阴山南部最荒凉戈壁,每年春夏之交,季风来临,狂风夹带着黄沙,一直可以吹到关中,这里是东突厥自然环境最差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险要的之地,因为它是北近阴山的必经之地,而且西面又有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原。

    作为游牧迁徙的民族,突厥每年都会有一定的部族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补给点,然后在北进阴山。

    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这里到处都各种各样突厥风格的石柱和石碑,这些简单的石器上还有一些其形怪异的文字,虽然看不懂,但李承乾知道这是突厥人文明的代表。

    与历史上其他游牧民族不一样,突厥是一个拥有文字的民族,有文字就会有传承,有传承就会有反抗的人的站出来。

    东宫的官员中有不少的愤青,他们对于朝廷灭东突厥的后采取的怀柔政策非常的不满,他们认为突厥其罪难恕,应该把这些蛮夷在汉人身上干的事儿,统统地干上一遍,最后在把他们从世间彻底的抹去,以此达到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目的。

    对于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李承乾统统在心里给他们打上了“当代赵括”、“欠练”、“浮夸”的标签,给他们安排的职位也一律是基层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一,突厥人个个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稍加编练就可成军。夷男等部的头人也各各心怀异志,他们等的就是大唐翻脸,好趁机取颉利而代之。

    第二,那时候大军连续作战一年有余,士卒伤亡惨重,作战部队疲惫不堪,且后勤粮草供给严重不足,户部已经可以算是倾尽府库了,没钱没粮,这仗还能打下去吗?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要命的一点,北伐诸军可以说是云集了全国的精锐,是大唐的军队的精华,要是把他们都打光了、打残了,或者被拖在北地的战争泥潭中无法脱身,那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防御来说就是一个极大隐患。

    一旦邻国发难,国内乱民作乱,朝廷用什么去御敌平乱呢,秦国就是前车之鉴,皇帝打了半辈子仗,这样低级的错误,是绝对不会在他手中上演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