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两虎竞食-《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3)页

    这只能怪汝州的本地商人,无论是经营者的资本厚度还是他们体量大小,都太小了。

    面对巨额资金的袭来,哪怕本地水陆运输方面的商人一开始就齐心努力,可还是显得非常杯水车薪。

    因为不会有人放着低价不选选高价的。

    而且汝州本地的商品外出本身又非常受地形限制,只有往周家口去的汝河水路,和往伊川来的陆路。

    赵家和康家一边卡着一头,真是叫当地是船帮车马行没活路了。

    这船也好车马也好,一天闲着那就是一天的本钱。

    可要是也跟着降价打价格战吧,他们哪有那个财力啊?一时间整个行业都哀声一片。便是连其他行业的人看了也觉得揪心。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么。

    但再兔死狐悲,他们也无可奈何。

    因为这赵家也好?        康家也好,现如今对汝州言?        那可都不是外人了。

    人家又很守规矩?        没有仗势欺人,已经是道德楷模了?        你自己竞争不过,还能怎样呢?

    有见机的早的?        就早早把手下的船只车马打包卖了去?        那还有条生路言。但这样的人太少了。

    这个时代的商人比信息时代的商人们更守旧保守?        很多人甚至都不会抬头看看天气,只会闷着头往前走,等实在难以为继的时候,想退已经晚了。

    等到赵亮起身赶往京城的时候?        汝州水陆运输行当的纷争已经有了个大体结果。

    不出意外?        赵家赢了汝河,康家赢了陆上。

    虽然把当地的商贾士绅狠狠地冲击了一把,但随着事情的告一段落,汝州就又渐渐稳定了来。

    康家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是赵家势头强劲,想要把赵家彻底的赶出汝州已是不可能的了?        那现在的局面就很叫康大勇满意了。

    亲自坐镇汝州主持局面的康云从在这一役中显露出了不俗的商业眼光。

    但任姑父却不会善罢甘休的,因为他背后的赵亮很不满意。

    车马行被康家攥在手心里头,看似没啥大不了的,可实际上康家却能通过车马行的数据对煤铁联营公司有一个很深切的了解。这绝不是赵亮所期望见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