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时候的乾隆对比平定民乱,更挂心的是怎么描补这个巨大的污点。 他可是十全十美的圣德天子,大清在他手中走向了鼎盛,那天下万民就也该是富足安康和美的,是都忠君爱国的,怎么就有乱民要造反呢? 必须造出一个完美的理由来证明这伙造反的贼人,不是官逼民反,不是走投无路揭竿而起! 当时的乾隆对这一点更加的有兴趣,更加的焦虑。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战报送到承德来,乾隆的态度有了新的转变。 不管日后怎么描补,那都是他说几句话的事儿,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快把王伦给抓了,把那清水教给灭了。 竟然拿下了张秋镇,还夺下了东昌府的府城,现在更攻下了临清…… 王伦这伙人是要上天啊。 张秋、聊城的意义虽然重大,但乾隆还能承受,不过是损失些钱粮罢了。临清可就不行了。 不提后者是多么的富庶,他几次下江南都打那里经过,至今对临清的富庶都记忆犹新。 但更重要的是,那地方储存了不下百万担的漕粮,可都是京城八旗的口粮,一旦乱匪事败了,走投无路下一把火把临清粮仓给烧了,大清的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那不是说大清能不能承受损失百多万两银子的事儿,真要是百多万两银子,损失也就损失了。问题那是百多万担粮食。很多时候你就是有足够多的银子也难以买来足够多的粮食…… 更别说还把全部的粮食都集中在临清,在京城缺粮之前就源源不绝的把一船一船的粮食送入京城。 不过乾隆还算有脑子,哪怕再担忧临清的粮食,他也没给舒赫德栓上枷锁。没有叫他务必保全临清的漕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