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旌义县令的旅程-《战辽东》


    第(2/3)页

    一想到马匪,金知县便对他县里的那位团练都司朴正祥气不打一处来——这家伙手下枉自有四百多号兵卒,自己让他进山剿匪却百般推脱搪塞!

    唉!若是朝鲜也像上国那般就好了。金知县心中暗叹道。

    朝鲜不同于大明,没有文贵武贱这一说;尤其是在朝鲜之役以后,武将地位直线上升,而五年前那场推翻光海君李珲的政变中,兵权在握的武将们更成了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武人们越发骄横了。

    当然,朴正祥不买金泳太的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后者乃是外来户——金泳太本是忠清左道人氏,式年试中举后选官到了这旌义县任县令,虽然把家人都接到了此处。可在朴正祥这等土著看来,仍是个外来户。

    这个问题不但旌义县有,大静县和济州牧都有。

    济州牧治下,守城军、营镇军、杂色军总计四个营头。除了守城军那个营头是从大陆调来的外,其他三个营头——营镇军一个,杂色军团练营大静、旌义各一个——全是济州本地人。

    这些本地人关系盘根错节,经常抱团排斥、对抗以牧使为首的流官;而与大明不同的是,这些营头的军饷兵仗等又都是由汉城的兵曹直发,他们这些流官根本无权过问。所以流官们对这些营头的管辖更无力了。

    一想到这些糟心事,金知县便心情烦闷,就连轿外山间溪水潺潺的美景都吸引不了他了。

    一路紧赶慢赶,金知县一行人总算赶在酉时三刻城门落锁前回到了旌义县,从东门进了城。

    东门当值的,乃是团练营的一名百户,看到县太爷回城,赶紧屁颠屁颠的上前拍马屁,一会儿又咋咋呼呼驱赶聚在城门口的小民,一会儿又殷勤地躬身引导二人小轿通过那幽暗的城门洞。

    好容易把县太爷送走了,百户这才望着高达三丈的城门楼子发起了呆——刚才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儿?

    想了好一会儿,却想不到什么地方不对,百户摇摇头,吩咐手下关门落锁,自己则顺着城门旁的马道上了城墙,进了门楼里面。

    门楼里,早早的便点上了蜡烛,烛光下一桌整治得颇为精致的酒菜已经准备好了,对案坐着的,便是朴正祥的心腹了。

    看到这架势,百户便知道这是要给大半个月前那场牛岛之战收拾首尾了——那一战百户也参加了,而且还死伤了十来个手下,这抚恤银子却一直没发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