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知道!” 问题可以打马虎眼,但不能吐假话。 面对男子的问题,李鸿儒最终吐了一句。 既然彼此有了约定,他也不欲在相互探寻的早期失信。 如今两人什么都还没怎么发问,若是他早早就中断询问,这对探寻吐蕃国必然是一种损失。 “你……” 李鸿儒的诚实回答让男子嘴巴张了张,只觉自己问了一个废问题,平白浪费了一次机会。 斥候并非知晓所有的问题,这必然存在知道的,也存在不知道的问题。 彼此问题中出现对方不能回答的情况很正常。 “你问吧”男子最终道。 “你知道婆罗门的佛陀吗?”李鸿儒直接问道。 这是他入吐浑国的大问题,李鸿儒不免也是抱着一丝小希望。 当然,若是对方不清楚也很正常,毕竟这不是什么人都能和佛陀打交道。 “知道”男子回复道。 “呃~” 李鸿儒短促发声时,男子已经另外开口做询问。 “大唐在松洲驻扎的大将是谁?” 大唐对吐蕃国一头雾水,吐蕃国对大唐同样如此,了解的内容有限。 双方如今就是盲打,行不行只有交锋时才清楚。 相较于李鸿儒关心的问题,男子更为关心松洲的情况。 “统兵大将应该是侯君集”李鸿儒回道,他又继续发问:“婆罗门的佛陀在哪儿?” “他们行踪诡异,经常寻不到人,我也不知道他们跑哪儿去了”男子简单回话,亦是继续发问道:“侯君集的修为有几品?” “七品,婆罗门是否指派了佛陀入驻吐蕃国?” “是,侯君集在大唐朝廷中统兵的能力如何?” “水准还不错,婆罗门入驻吐蕃国的佛陀叫什么?” “或许能叫求那跋陀?他们的梵文名字很不好翻译,我没法翻译成我们语言后再转换到标准的大唐文,侯君集擅长哪些能耐?” “这你可问对人了,他具备一百三十三种术法,六十八项武技,所学极为繁杂,但样样都拿得出手,你们吐蕃国和婆罗门关系如何?” “你算是问对人了,一般人没法回答你这种问题,他们与我们吐蕃国……” …… 李鸿儒有问有答,男子也有问有答。 两人发问的问题不少,彼此也有作答。 但随着两人不断的询问,都各有头疼对方的回答。 按这种询问的方法,两人想询问到确切信息很难。 这是彼此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但又难于吐槽到实际之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