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太子中舍人。 正五品下官职,较之李鸿儒入朝廷的朝散郎要高两品。 这个官职属于太子官署,可做秘书、侍从等职。 若是无事,这个职位与李鸿儒此前吃空饷的朝散郎没区别,若是有事,则需要和太子聊聊天,也从事一些东宫的工作。 入朝廷以来,官职不断增加,李鸿儒感觉自己的上司也愈加增多。 比如长孙无忌、苏亶、太子,这三人都成了他的直接上司。 这个官职带来的俸禄从三十两纹银提升到了五十两,一年收入六百两纹银,等同六十两黄金。 薪水可以维持高官的正常又带小资水准的生活,但对李鸿儒有些杯水车薪,聊甚于无。 诸多奖励中,李鸿儒感觉五百金最有实用。 诸多人中,他被赏赐的金银属于第二档次,不突出,但也不算少。 只要不倒腾什么大手笔,五百金已经是不小的数目,相当于六品官员干十年的薪水,这足以用于享受生活。 盘算着自己的小计划,李鸿儒倒也兴高采烈。 一时间,还有人的脚步挪了挪,在朝堂中给他让出了一个席位。 正五品下不算低,属于朝廷中坚层次。 但相较于其他五品官,李鸿儒是太子中舍人。 只有太子亲系才有可能获得这种职位。 这是当朝廷的第三代官员在培养。 但凡太子登基,靠着帝王提携,直接登入高位也不足为奇。 诸多人眼中不乏善意,也有人张望而来时带了几分警惕。 这货是太子的亲系不可怕,但带个丹书铁券很可怕,但凡需要搅局,这货就能持着丹书铁券瞎冲撞,将一切都折腾到难于收场后拍屁股走人。 所幸如今政治清明,太子监国亦是极为认真负责,少有人有什么异议,这番奖赏才没有引得朝臣起异议。 唐皇的嘉奖完毕,又到了祭奠死者的流程。 有一些人是死后封赏,殊荣极高。 尤其是邢国公刘政会,便是唐皇叙说时都有垂泪,顿时引得诸多人凄凄不已。 李鸿儒此前在宣武殿中承受嘉奖,倒也没发生这种事,他只能闭口不言,低头垂目。 再往后,则是一些军罚之类的批文。 战争之中,有人立大功,也不乏有人犯大错。 该奖的奖,该罚之处也不能免。 李鸿儒听了好一阵,最终只能摇头晃脑当旁听,待得侍官宣布退朝,他才精神了过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