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九点整,没有过度的说什么话,贺中文就直接宣布比试开始。 患者们被协和介入科的医生送上手术台,参加这次比试的介入医生都是纷纷趁着最后短暂的世界,再确认一遍患者的病历,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什么。 谢涛自信满满的上了手术台,这次三个患者,谢涛做了十足的准备,全部做了64排ct三维重建,由于ct是自己做的,谢涛有种掌控全局的感觉,病人病变器官的部位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要自己手不抖,这些手术都是轻而易举。 给谢涛当助手的是协和介入科的一名博士生,是协和介入科派来跟着谢涛学习一下。 谢涛他们在国内都相当于一流的介入医生和二流的介入教授,博士生还是能跟着谢涛学到不少东西。 开始刷手,谢涛瞥了一眼王阳和其他的医生,在他眼中,这些人其实都不行。 在其他人需要别的医生帮助的时候,自己已经掌握了他们不会的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术前就知道手术的风险在哪里,怎么去规避这个风险,其他人还需要慢慢去超选尝试介入。 在速度和质量少,谢涛觉得自己遥遥领先。 带着一抹得意的笑容,谢涛刷完手,换上手术铅衣便和助手一起进入手术室内。 脑海中回忆了一下患者的片子,有一根肿瘤供养血管是从肾动脉上下来的,要不是做了ct三维重建,自己在塑造框架的时候发现了这根肾动脉的供养血管,恐怕自己也会错过。 肿瘤介入手术,最怕的就是手术做完,造影发现手术只完成了一半,那对于医生来说是一场严酷的考验。 毕竟在这么多动脉血管中超选出正确的供养血管,就算最后成功选出,也会浪费了不少时间,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x光的辐射对于患者和术者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回到手术室,博士生已经铺好无菌单,做好了一个助手该做的准备,协和医院的博士生素养还是挺高的。 谢涛觉得这个博士生比自己在江城的助手要靠谱一点,谢涛点了点头,先核对患者的姓名,然后看向阅片器上的片子,回忆了一下自己在做三维重建影像的过程。 应该是和自己想的没有太大的偏差,谢涛确定了手术路径,胸有成足的拿起动脉穿刺针。 动脉穿刺,一针见血。 放入动脉鞘,导丝进入,长度适宜,开启影像系统。 看着影像上的一根根血管,谢涛开始寻找肿瘤供养血管,很快就找到了肾动脉分支处的一根血管,迂曲盘旋,如果不是谢涛提前通过超选知道了这条供养血管,光找就足以让绝大多数介入医生放弃。 确定了血管所在,谢涛的手术超选很快,然后打药、栓塞一气呵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