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易说完,他自己吃喝得开心,群臣却郁郁了。 他们发现李易提出的事情不好解决,地方具体什么情况,从何判断? 如今冬,地方有官员趁水小之时修河堤,派人到实地去看,等得出结论能修,时间已错过。 明年不发水还好,若发水,正巧冲没修河堤的位置,过由谁来担? 李隆基跟着皱眉头,边吃边想。 王皇后倒是不慌不忙,她只坚定一个信念,遇到问题找叔叔,叔叔会解决。 李成器扫视一圈,直接问:“易弟,此事无解否?” 他从未经历过,以前地方修什么由地方筹钱,找百姓帮工,不出工的正好出那笔钱。 朝廷想拨款,没钱,地方官员确实为民办事,想青史留名。 张九龄回家修路,给朝廷写信,朝廷同意,他开始操办。 趁百姓农闲,利用手上的权力找来开山修路,当地钱多的人,除了不出工补的一部分钱,另额外给钱。 大庚岭这样修好,梅关古道,千载仍在。 眼下地方看朝廷有钱,申请款项,朝廷派人到地方看,大概差不多便同意。 地方修路的风气在乎留名,哪个官员不想自己离任后留下点什么? 将来呢?谁知道人心会不会变? 其他人跟李成器一般,没被地方官员坑过,经验不足,一同看李易。 “谁修的桥、堤、路,先说好因为什么修,打报告的时候上面有。 另外要说每年的维护费用,到时出问题,比如几年后,他离任,查他。 而新官接任,想拆,同样因为拆了多少年后出问题,查。 跟他们说清楚,哪一座桥、哪一条路,修完把官员的名字刻上。” 李易根据大唐的情况给出办法,倒查属于威慑,刻字很管用。 地方修桥什么的,要写入县志、州志。 刻了字的桥质量不行,钱都贪了,桥坏人完,志第记载。 “诸卿!”李隆基高兴地举杯,问题解决。 群臣跟着喝,无人夸李易拿怕半个字,直接忽视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