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郑县的东边是华阴县,华州的州府治所所在。 说是不停留的队伍中午赶到地方,百姓已经准备妥当。 大家只能吃一顿,吃完了匆匆离开。 陪李易吃饭,又拿到礼物的百姓们高兴了。 他们继续冒雪干活,华阴有漕渠,冬天结冰,商队拉着雪橇从冰上走。 水位不够高,雪橇在渠里跑还行,到某一个地方需要上岸。 当地的百姓便有钱赚,他们把雪堆成坡,放绳子。 雪橇和牲畜要上来,大家用绞盘拽,像辘轳那个东西。 货物越沉,要价越高。 商人想不用百姓拽,可以自己找另外的地方铺出坡,反正不能用人家铺好的坡。 最近一段日子没下雪,百姓只能提水浇冰,修出来冰面。 好不容易下场雪,赶紧把坡都修出来,等着赚钱呢,跟码头的搬运工一样。 收费不是很高,商人们即便自己有队伍,依旧选择雇佣当地的百姓拉上去。 有的商品在当地就卖,同时再收一点东西,等到长安,把收来的东西卖掉,雇佣百姓搬运的钱就赚回来了。 聪明的商人都如此操作,如不让百姓赚钱,有货物临时在本地过夜,出什么事情,百姓不帮忙。 走水了、下大雪给埋了、路上翻车了,百姓看着,给钱也不帮,因为之前没雇佣。 商人更担心百姓主动使坏,因为省一点搬运费,不值得。 李易的队伍不下漕渠,漕渠下面没有驿站,到驿站想停留,还得上去,太费劲。 “以后的史书该怎么记载我?头一次把雪橇发挥到现在这种地步。” 李易知道历史上除了后期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大量使用雪橇,别的地方对雪橇的应用少。 现在只要有冰雪的地方,商人们保证采用雪橇。 原本应该清理雪的路面,大家都保护好,没有雪的时候浇水。 一般驿站找人浇水,给钱。 驿卒跑腿送信,一律用滑雪板。 第(1/3)页